浙江省2013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航课件:必修2第2章第2课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
上传人:莉娜****ua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浙江省2013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航课件:必修2第2章第2课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

浙江省2013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航课件:必修2第2章第2课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特别注意: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2.意义3.城市化动力机制【真题1】(2011·浙江)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思维过程】该组试题难度系数高达0.13,导致其难度系数过高的原因有二:一是试题使用的城市化水平数据与教材城市化水平数据来源不同,导致两者在日本城市化水平高低上存在差异;二是考生缺乏相应的解题技巧。第一个原因是广大师生不能改变的,因为高考命题的素材不局限于教材。但第二个原因则可通过相应训练,培养正确的解题技巧来解决。绝大多数考生解答第(1)题时,依据教材数据选择了D选项,从而直接认定乙国为日本,进而第(2)题错选B选项。如果这时能认真看第(2)题的选项,就会发现选项“A.人口出生率低”亦符合日本实情,导致第(2)题有两个正确选项,不符合单项选择题的要求;故第(1)题可排除D选项。英国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且其为老牌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如果英国为乙国,则第(2)题亦有两个选项吻合实际情况,不符合单项选择题的要求,故第(1)题可排除A、B选项。通过以上分析,第(1)题只有C选项正确,即乙国为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其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第(2)题D选项正确。利用题组思维解答递进选择题组高考地理选择题几乎都是以题组的形式呈现,即利用一个试题情境设置相关的2~3个选择题。递进选择题组是指试题间存在逻辑联系,即前一个选择题的正确解答构成后一个选择题的解题条件,如【真题1】中的选择题组。对于递进选择题组,应利用题组思维进行解答。具体有顺序、逆序两种方式:1.顺序解题:即按题号顺序解题,采用该方式时一定要回头验证,如【真题1】中的【思维过程】分析。2.逆序:即同一题组中,按试题序号由大到小解题。这种方式往往能够另辟蹊径,轻松解题。如2011年安徽卷31、32题。(2011·安徽)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31~32题。3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A.a、b、cB.c、b、aC.c、a、bD.b、c、a3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思维过程】第31题,结合教材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相关知识,可知“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处于最高”,从而确定GDP重心应该位于最东侧,确定为a曲线,排除A、C选项。但能源生产重心和能源消费重心则难以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区分。这时不妨先从后面做起。【思维过程】第32题,选项中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和陕西煤炭资源开发都属于西部的能源生产工程;东海油气资源开发属于东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工程;由单项选择题的特点确定D为正确选项。能源生产地和主要能源消费地吻合,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总量重心的东西间距;由第32题的D选项推导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重心位于能源生产重心的东侧,排除第31题的D选项。1.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续表)目前发达国家大多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而不同阶段出现的城市化问题表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和城市化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世界城市化的一般特征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以及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1)郊区城市化(2)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郊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接上)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不愿再忍受混浊空气、噪音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如下图所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大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南美洲国家的城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