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3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航课件:必修1第3章第3课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受热过程.ppt
上传人:猫巷****提格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浙江省2013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航课件:必修1第3章第3课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受热过程.ppt

浙江省2013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航课件:必修1第3章第3课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受热过程.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由上图可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太阳暖大地”除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外,能量较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向外辐射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样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例1】(2011·全国)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3)题。(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2)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3)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思维过程】试题以直角坐标图为背景,综合气温、地形、湿度等要素,探讨大气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规律。第(1)题,从大气垂直状况分析三地大气的稳定性。大气稳定度指近地层大气作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从等温线分布来看,三地都是上冷下热,空气易出现对流运动。但对流的旺盛程度主要取决于相同高度范围内的温差大小,因甲地上空等温线密集,故温差最大,对流最旺盛。【思维过程】对于乙地和丙地,温差接近,大气的稳定性主要看空气密度,密度越大越稳定。根据“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因乙地有面积较大的湖泊,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因此空气的密度乙地小于丙地,故相比之下,丙地大气更稳定。【思维过程】第(2)题,首先要抓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正午前后”,与题图对应的“8时气温状况”,有一个时间差(4小时),材料中有一大气运动信息“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小时”,读图发现,甲、乙两地距离大约是80千米,甲处的气流状况经过4小时后刚好向西传递乙处。即图示8时气温分布整体沿横轴向东平移80千米。8时甲处对流最旺盛,4小时后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思维过程】第(3)题,定位该地形区主要根据海拔,该区域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为丘陵,故为东南丘陵;黄土高原(海拔为1000~2000米)、内蒙古高原(海拔为1000~1500米)海拔都高于500米;华北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本题的误区在于部分考生认为东南丘陵在北纬30°以南,而华北平原正好位于中纬地区,但是东南丘陵包括三部分: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东南沿海丘陵,江南丘陵正好位于“北半球中纬”。对流层大气一般情况下是随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垂直递减率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是有时某一高度范围内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这就叫做逆温现象。逆温现象会阻碍大气的对流运动,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污染,尤其在城市和工矿区上空,由于多凝结核,易产生多雾天气。规律技巧总结作用形式【例2】(2011·上海)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思维过程】试题考查臭氧对地球“保护伞”的作用原理及臭氧空洞的分布。第(1)题,臭氧层有选择性的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从而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第(2)题,目前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区为南极附近上空。(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得很少。这也是为什么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而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原因。(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有三种形式:吸收、反射、散射。散射同吸收一样也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就越强。(3)记住一些实例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迁移。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太阳没出来天就亮了,太阳下山了天还没黑都是散射作用。霜冻多出现在秋冬晴朗的夜晚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2010·河北省元氏县高三模拟试卷)读下图,回答第1题。1.该层大气()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C.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D.强烈的太阳辐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