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抑郁性精神障碍法医系导言自杀,是个人精神或情绪的困扰厉害到难以控制自己而彻底“精神崩溃”的表现。它一般始于心理挫折,发生于正在摆脱抑郁的心理冲突的过程中。这种意念可能是延续短短几天,也可能拖上数月,甚至几年。一.情感的心理学基础:(1).情感与情绪:严格地说,情感与情绪两者是有区别的: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大多较为复杂而稳定,例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和责任感等。情绪从广义而言,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的统称,也就包括情感在内。而从狭义而言,只是个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刺激时,能否获得满足需要而产生的较短暂而剧烈的态度和体验,如愉快,悲哀,愤怒,恐惧或忧愁等。区别: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与个体的生物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饥饿时进食的快乐,口渴时不能喝水的烦恼;情感则是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与知己者交往后的友谊感,欣赏艺术品时的美感等。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在个体发育中,婴儿早已有情绪反应。情感体验发生较晚,是人类所特有,也是个体发展到社会化进程的一定阶段时才产生的。从稳定性来看:情绪多带有“情境性”“情随境迁”所指的主要是情绪。情感则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稳定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其实,这些区别只是相对的,理论上的,而在很多时候是难以十分明确地划分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在精神病学中,多数的场合是允许混用的。(2).情感与心境:持续时间较久而相对恒定的情感和情绪,有人称为“心境”。它与情绪的区分就像“气候”与“天气”一样。我们说“武汉夏天气候炎热”是指武汉的夏天较长,气温普遍较高,不等于没有一天的凉爽。而今天天气凉爽只是指“今天”而言,成不了气候。ICD—10和DSM--IV已把affectivedisorder改称为mooddisorder也是考虑到这种障碍时,情感的异常改变总是要持续相当时间的,但ICD--10又把affective这个词放在其后的括号内.我国的CCMD--2和CCMD—2--R的诊断名称中仍用情感而把心境放在其后的括号中,又似乎两者是同义词,可以相互混用。心境使所有的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如心境良好时干什么都有兴趣和信心,既使不顺利,也会较有耐心去克服;心境恶劣时,见什么都烦躁,即使有利的事也高兴不起来。这就是心境对情绪的影响,而并非就等于是情绪。2.情感与需要:情感与人的需要不能分割,它们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人的需要,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按照Maslow所提出人的需要的学说,由低级至高级有这样六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拥有)的需要;(4)尊重(荣誉)的需有;(5)自我实现(愿望)的需要;(6)超越性的需要。只有生理需要是纯粹物质上的需要,安全需要为其起保证作用,而较高层次的需要主要都是精神上的。有着异常需要的人会产生异常的情感反应,获得这些异常需要时的快乐和满足,不能获得时的焦虑,愤怒和苦闷,就都是异常情感的表现,这样的人就可能患有精神障碍,至少是心理不够健康的。精神病人以妄想内容和幻觉等精神症状所支配和影响的事物,作为物质或精神上的需要而努力追求,为获得这些病态的需要而付诸行动,也会产生相应的异常情绪反应,则是精神病性症状的表现。3.情感的两极性:情感有对立的两个极端,这就是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肯定和否定,正性和负性两方面。在每一对相反的情绪中间存在着许多程度上的差别,使情感的表现多样而复杂。其对立性主要表现为:(1)肯定与否定性质的对立:快乐和悲哀,轻快与沉重(2)积极的增力作用(如愉快时思维敏捷)和消极的减力作用如悲哀时思维迟缓),可改变人的能力。(3)紧张和轻松(4)激动和平静(5)情感反应的强与弱:对立的情感不一定绝对地互相排斥,有时可以同时或相继在同一个体中出现:如离婚后有超越,摆脱的感受,可是又有空虚,郁闷的情绪;老人去世后子女有悲痛,思念的一面,又可能会有去除重负的轻松感。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国外资料:1非双相抑郁症(神经症性,反应性,更年期,心因性,精神病性抑郁和单相抑郁等)。这样归类国际间资料易于一致,而用单相抑初症则易引起混淆,如单相抑郁症有时指非双相性情感性精神障碍中的任何抑郁症(包括抑郁性神经症),有时却又仅指精神病性抑郁症或反复发作性抑郁症。终生患病率:男性为8%---12%,女性为20%---26%。这个结果在数个大型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时点患病率:只有少数调查在医院进行,绝大部分是社区调查的结果。因为在非双相性抑郁症中,住院病例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故不能代表总体。工业化国家:男性1.8%---3.2%,女性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