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示范小学2011-2012学年三生教育工作总结“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为了抓实抓好“三生教育”,我校成立了郑刚元校长为组长,汪勇、王绍玲为副组长,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为成员的“三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按要求进行三生教育课堂教学活动,并把“三生教育”与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设计开展三生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团队活动。在小学“三生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安全自救的能力。围绕着这一目标,我校主要做了一下工作一、通过国旗下讲话,实施“三生教育”坚持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并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助人为乐》、《地球小卫士》、《感恩》、《远离毒品》、《我爱我的祖国》等演讲,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思想上,都给师生很大的鼓舞和启迪,让他们进一步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善待生命、珍爱生命,使生命更鲜活更精彩。二、通过感恩活动,实施“三生教育”学校根据全省推行“三生教育”的整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学校“三生教育”的侧重点--“感恩”教育。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中,主要按照“宣传教育-发动学习-组织培训-社会实践-反馈情况-成果展示”这几个步骤进行实施。本学年开展了一系列“知恩、感恩”活动。如召开一次感恩主题班队会,出一期感恩的板报、读一篇感恩的文章,做一张爱心卡、为孤寡老人捐献一元钱、为灾区人民献份爱、为父母做一件好事、唱一首《感恩的心》、写一封感恩的信等,以此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伟大的祖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1年云南省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干旱。我校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在师生中开展“抗旱救灾”捐款活动,全校师生共捐款10194.50元。三、通过书画竞赛,实施“三生教育”2011年6月,学校举办了学生“三生教育书画展”,共展出了60幅书画作品。八位教师课件、论文参加市“三生教育论文、课件大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四、通过班队活动,实施“三生教育”如“上好安全第一课”是示范小学开学第一周班队活动的主要内容。“安全你我他”、“上学路上”、“在平安中生活,在平安中学习”、“安全常识记心里”等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通过情景表演、讲述、知识竞赛等方式把安全知识、自救常识传递给同学们,唤醒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重视与防范,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开展“学生文明礼仪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班主任充分发挥潜能,结合班级学生特点,认真组织开展活动。活动形式多样、班级特色鲜明。如一(1)班“做个好儿童”、二(1)班“文明礼仪我最懂”、二(4)班“文明礼仪请你……..”、三(1)班“文明之花开心中”、四(2)班“礼仪养成,一生受用”、五(4)班“争做文明守纪好少年”等。通过活动使校容校貌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良性发展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开展“我是生活小能手”主题班会活动。2010年4月9日,各班结合班级学生特点,通过生活小常识竞赛、讲解、表演,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我是生活小能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生活小常识,掌握生活小技巧,学会生活小技能。开展逃生实践演练活动。如2011年5月12日上午,在学校领导的现场指导下,我校开展了“5.12的哀思”防震避险逃生自救演练主题活动。活动分两项内容进行。一是主题活动“5.12哀思”,通过对汶川“5.12”地震的回顾与反思,增强了师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防震避险逃生自救演练活动意义的认识。二是防震避险逃生自救演练活动。随着杨丽校长三声急促的短哨声响,东城小学防震避险逃生自救演练活动正式开始。在演练中师生都高度重视,全校2000余名师生,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里,按照东城小学地震演练应急疏散线路全部安全、迅速地到达指定地点。此次演练时间与以往的演练相比,师生行动更加有序、迅速,全体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用的时间更短。活动受到华宁县地震局专家的高度好评。地震局还在活动仪式上向我校捐赠了2800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读本,使我校学生达到人手一册。通过这样避险逃生自救演练活动,培养了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了学校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