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及元年十六,其祖丧明三年。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祜。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令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谓言曰:“勿忧悲也,三日之后,汝祖目必瘥。”元于梦中喜跃,遂即惊觉。乃遍告家人。三日,祖目果明。其后祖卧疾再周,元恒随祖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及祖没,号踊,绝而后苏。随其父,水浆不入口三日。乡里咸叹异之。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闾。(《周书·列传三十八》)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推选B.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路C.假平阳郡守代理D.号踊,绝而后苏苏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今以灯光普施法界②以金鎞治其祖目B.①乃以杖击其头②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C.①祖异而舍之②诸小儿竞取而食之D.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②其祖丧明三年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父)谓其贪戏B.(张元)将欲更弃之C.(张元)号踊,绝而后苏D.(老公)以金鎞疗其祖目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元讲孝道的一组是①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②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③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④衣冠不解,旦夕扶侍⑤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⑥元所得者,送还其主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⑤⑥D.②③④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张元小时贪玩,一年夏天,因为中午炎热,他的祖父想把他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却坚决不肯听从。还说“我不能把身体裸露在光化日之下”。B.张元小时候就与一般孩子不同,邻居家的杏子落在他家园中,张元拾到后,就送还给杏树的主人,而其他的小孩拾到后却自己享用。C.张元快成年时,祖父已经失明三年,张元一直忧愁哭泣,每天早晚诵读佛经,做礼拜,以祈求神灵降福给自己的祖父。D.张元的祖父卧病时,张元随祖父的饭量大小进食,日夜服侍在祖父身旁。祖父死后,张元悲号气绝,与他父亲一样,三天水汤不进,邻里们都感叹不已。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①本诗写于唐广德二年(公元764),是时杜甫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②“徂”:cú往、去6.颔联中“重露成滴”、“稀星有无”,分别暗扣首联。请简析。(3分)7.诗中前六句,通过各个景物意象写出了“夜渐深”到“天欲明”的过程,单纯写“夜”而只字未言“倦”。“倦”体现在哪里?诗人为什么会“倦”?(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一11题(18分)祈求林敬钧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照在大地上,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的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我第一次为鹰震撼。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我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冗,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皮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长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的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的鸣音。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