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2.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体验性学习2.doc

体验性学习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人们将语文教学的任务局限于语文工具的掌握,热衷于大量的字、词、句、篇的繁琐、机械、重复的基本训练,使学生陷入无际的题海之中,而把丰厚、鲜活的生活资源隔离于书本和课堂之外。渐渐地,学生离活生生的世界越来越远,美丽的大自然和具体的生活情景从他们的视野里慢慢消失。这种缺乏生命体验的语文教学,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将严重阻碍孩子们的情感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语文应是主观感受的表达,内心情感的流露,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这是语文的精神和灵魂。语文来源于生活,应与生活同在。在生活中,孩子们经过亲身经历能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能获得认识,形成内心情感,产生感悟、见解和智慧,积累成为丰富的精神世界,更会充满激情地去“生活”。因此,语文课程应重视体验性学习,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一、联系生活实际,解读文本内涵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品味语文内涵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认识、感受生活的过程。只有把孩子引向生活,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真正领悟语文的内涵,真正学会语文。1、感知生活现象,感悟词义词是语音和词义的统一体,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小学生对词语的感受、理解能力以感性为基础,离不开对具体、生动的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感知。只有让词语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感受词义。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有“封得严严实实”一词,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夏天树木的枝叶,课堂上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接着联系课文“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一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最后再播放录像,让学生感受夏天枝繁叶茂的特点。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这样就加深了对词语的体会和理解,为读好课文做了充分铺垫。2、想象生活情景,领会句意内涵丰富的语句往往蕴含着情、理、智等多种境界,那是对生活的感悟和积淀。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来揣摩语句,能使学生更真切地领会句意。如教学三年级课文《瑞雪》中的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春夏秋冬”四幅有关麦子成长的趣味图,然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老农面对金黄的麦穗,会想些什么、说什么呢?在学生发言以后,教师再归纳说:老农有过这样的经验,难怪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会连声说:“好雪!好雪!”加入了对生活情景的想象,学生对句意的理解就不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字面解释上,而是有了更广阔的对情、理、智的境界的领会。3、回忆生活形象,体验情感生活体验对领悟课文有制约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寻求文本与学生生活的相通处,打开学生的记忆仓库,使语言文字与生活中的真实形象和真切情感联系起来。有位教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先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形容文中的车夫的脸。在学生具体描绘以后,又引导学生由此想象车夫的家境;最后,又联系课文中的情节(光着脚拉车,玻璃扎进了他的脚),问学生:“假如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这一教学过程,深深唤起了学生对车夫的同情,也使学生的心灵上立即鲜活起来,文本情感与学生情感由此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二、模拟生活场景,感受语言意趣好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人和事、景和物,以教师语言的描绘、图画实物的再现,声音的渲染或学生的想象表演等方式模拟成生活场景,鲜明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学生必然感到亲切和贴近,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抽象的语言符号,也会由此走进学生的心灵。1、模拟表演悟词义叶圣陶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联系生活经验有各种方法,展示自身的肢体活动语言是孩子理解、感受、表达词义最擅长的方法之一。例如二年级课文《绿色的卫兵》,以拟人化的手法说明树林能拒狂风、阻黄沙、隔烟雾、挡噪声,给城市带来整洁与安宁。绿树在保卫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强、团结,单靠语词分析、口头表述还很难到位。有的教师就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卫兵”与“敌人”战斗的语气和情景,并试着用肢体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然后自愿组成“敌人组”和“卫兵组”进行表演。于是绿树勇敢、坚强地为城市“筑成一道长城”“连成一道屏障”的形象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理解课文的意趣也尽在其中。2、身临其境明文意以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向学生展示可感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用自己的眼睛去凝望,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入教材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学习《草原》第一段时,可以让学生听一听表现草原辽阔寂静的蒙古曲子;学习《月光曲》第九段时,听一听贝多芬的月光曲片断,借助音乐感受意境。用大屏幕展示《鸟的天堂》里那“一簇堆在另一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