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聚醚型氨纶.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简称聚醚型氨纶.ppt

简称聚醚型氨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氨纶的概述发展历史1937年德国拜尔公司试制成功。1958年美国杜邦自行研制并工业化生产。1980年代后,得到快速发展。1989年,我国在山东烟台建成第一个氨纶生产装置;90年代一批氨纶企业也先后投产;2001年后中国企业全面进入,产能迅猛增加;截至04年11月,我国氨纶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40%多。氨纶纤维共有两个品种:1、由芳香二异氰酸酯和含有羟基的聚酯链段的嵌段共聚物(简称聚酯型氨纶);2、由芳香二异氰酸酯与含有羟基的聚醚链段的嵌段共聚物(简称聚醚型氨纶)。氨纶的分类按用途和产品形态分:③包覆纱又称包缠纱。它是以氨纶纤维为芯,用合成纤维长丝或纱线以螺旋形的方式对其予以包覆而形成的弹力纱。包覆纱的手感比较硬挺,纱线较粗,织造的面料比较厚实,主要用于袜子、弹力带、护腿等弹力织物。④合捻纱又称合股纱,它是在对氨纶纤维牵伸的同时,与其他两股无弹性纱合并加捻而成。合捻纱多用于织造粗厚织物,手感稍硬。第二节氨纶的生产熔体纺丝由于一般聚氨酯在高温停留时间稍长就会发生过量交联生成凝胶,还会发生异氰酸酯逆反应,使产品物理机械性能变差,因此很少被采用。反应纺丝也称化学纺丝,在纺丝液转化成固态纤维时,必须经过化学反应,由单体或预聚物形成高聚物的过程与成纤过程同时进行,目前世界采用该法生产氨纶占总产量的10%左右。湿法纺丝和腈纶湿法纺丝类似,生产氨纶较少使用第二节氨纶的生产一、干法纺丝聚集态结构氨纶的弹性结构模型(伸长200%)性能1吸湿性:在20℃和65%的相对湿度下,聚氨酯的弹性纤维的回潮率为1.1%,比棉、羊毛和锦纶(4%)小,但优于涤纶(0.4%)、丙纶(0.03%)3弹性:氨纶的弹性模量较小,丝的柔软性较好。随着软链段部分分子量的增大,其伸长率可达400%~800%,伸长500%的回弹率为95%~99%。5化学稳定性:氨纶的化学稳定性一般较好,对氧稳定,也较耐酸,加有改性剂多胺化合物的氨纶,不论是聚醚类或聚酯类均有吸酸的能力。聚酯型的不耐强碱,在热碱溶液中快速水解降解,这在染整加工时要特别注意。氨纶耐氧化剂性因氧化剂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它们只能在稀的过氧化物溶液中漂白,或进行还原漂白,而不耐氯漂白剂,在次氯酸盐溶液中会形成氮一氯结合而使纤维损伤,聚醚型的损伤更严重。6染色性能对于包芯纱、包覆纱以及合捻纱,因为染色后氨纶几乎全部被外相纤维所覆盖,所以一般不用考虑氨纶的染色与否,但氨纶本身可用直接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铬媒染料、金属络合染料、活性染料等染色。大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是金属络合染料,用它染色的氨纶织物各项性能均优于其他染料.7、耐光性氨纶可用于一切需要良好弹性回复率的织物,因此是最理想的伸缩性衣料用纤维。可以用于生产游泳衣、弹力牛仔裤、灯芯绒织物、滑雪衣、紧身裤、运动服、医疗用绷带、手术线、人造皮肤。氨纶制成的服装,穿着舒适,能适应身体各部分变形的需要,并能减轻服装对身体的束缚感。改性常见化纤特性:一、涤纶————挺括不皱二、锦纶————结实耐磨三、腈纶————膨松耐晒四、丙纶————质轻保暖五、氨纶————弹性纤维常用纤维的性能比较:耐磨性————耐日光性———最轻—————弹性最好———易染色————难染色————氨纶的性质2弹性4、氨纶纤维应用特点2)聚氨酯纤维不耐高温和强碱聚酯型的酯基很易水解断裂,聚醚型的氨酯基也同样会水解,最好用酶退浆。漂白采用氧漂工艺.有时也可以用还原剂漂白.切忌氯漂,氯漂会造成氨纶丝的严重损伤和弹性回复力的大幅降低。练漂加工工艺包括高温浸煮法、退煮漂合一浴法、冷轧堆工艺。3)氨/棉机织物丝光时要防止聚氨酯纤维损伤聚酯型的聚氨酯纤维交织物不能丝光。聚醚型的聚氨酯纤维交织物丝光时。碱液浓度不宜过高,时间要短,否则高浓度的碱液会降解聚氨酯纤维,使织物弹力下降。4)热定形温度控制在180℃左右.干热处理时间30~60S,定形温度过高会导致纤维泛黄.时间过长会损伤纤维。热定形时,落布幅宽通常控制在超过成品幅宽的5%~6%。否则,伸幅过大会损伤聚氨酯纤维。5)染色没有专用染料,可用分散\酸性\媒染染料染色,主要取决于与聚氨酯纤维混纺的纤维。纤维素/氨纶混纺织物染深色可采用酸性染料或金属铬媒染料/直接染料的一浴二步法。涤/氨混纺织物的染色,采用载体染色法,染液pH值控制在6~7范围、染色温度110~115℃;高温染色法,染色温度120~130℃。两种方法染色后都必须加强洗涤.防止氨纶沾色。5、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