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简报.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浙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简报.ppt

浙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简报.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录刊首寄语温馨提示专家观点热点聚焦精彩日志作业选萃答疑回顾编者的话刊首寄语踏着轻快的脚步,我们的培训已逐渐接近尾声。在这段日子里,是网络让你我相识,是网络让大家彼此心连心。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老师们都已经由开始时的摸索、学习、借鉴阶段转入到探索、学习、总结中来。在学习中大部分老师们克服工学矛盾,充分利用休息时间来充电学习,部分老师还克服了网络、年龄等困难,按时提交了作业,超额聆听了视频课程,提交了诸多优秀作品,这些无不让我们感动。人生路上,泪水在左,欢笑在右,生命的鲜花在两旁依次绽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过生日的四时,走过生命的四季,眼观那日出日落,让我们用心灵聆听轻风细雨,用思想凝视花蕊绽放。温馨提示专家观点第一,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是学生,它包含以下含义:教学全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预期的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相一致;教学内容与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师围绕本地域环境特征及学生的需要,开发丰富的地域课程资源,灵活改善和充实教材内容;强调各学校应该具备基本的学习条件,除在学校内准备必要的教学条件外,应当尽可能开发社区中的课程资源,以求利用现实的、多样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第二,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一是指教学不要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教学程度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二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指导提升学生生活,达到了解生活、认识生活、适应生活,并能够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目的。切记站在学生生活的原点上,围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转转。第三,情感与行为并重。《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按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知识排列课程目标的次序,旨在突出本课程的特征。作为一门以“学习做人”为指导思想的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所当然地作为课程的落脚点。然而,对小学生来说,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中,情感又是第一位的。情感既是行为的源泉,又是信仰的基础。但是,“激情”不能空洞,不能强制感染,它要在非常自然、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完成。有“情”还要有“意”,并学会用“意”指导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品德与社会》课也不培养能说会道、只说不练,或者是善于支配别人、自己决不行动的“意匠人才”。《品德与社会》课是为培养合格公民素质打基础的课程。什么是合格公民?他是行动着的人,而且必须是一个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任,使自己的行动对国家、社会的进步有意义的人。因此,本课程特别重视通过体验活动来落实学生学会怎样行动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参与完整的体验活动;知道做事的目的;掌握各种行动技能;学会自我决策等。第四,价值判断依然重要。过去,无论是《思想品德》课,还是《社会》课,价值判断都是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品德与社会》课在这方面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道理很简单:它是学习起码的做人道理的课程。现代社会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没有判断能力就不能自立。再者,良好的价值判断能力,要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具体的问题解决来培养,《品德与社会》课可以借助批判性思考能力的训练,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第五,从学生需求到问题解决。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尽管在回归学生生活的理念指导下,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做了整体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够较好地实施课程,尤其不能保证课程的延展性。过去我们严格地遵守教科书,书本中的一课书安排一课时,一课时下来,既是为书本画了一个句号,也是为此项内容涉及的生活经验或道理画了一个句号。我们习惯了教科书内容上完了,教学任务也随之终结。所谓的“完成教育”,就是把课堂、课时都看成固定的学习单位,40分钟是个死的时间域,不可延伸也没有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的综合课还是这样做,尽管在形式上,再高度地综合知识、综合教学方式,事实上毫无课程价值,因为它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品德与社会》课提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其现实生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解决问题作为活动的中心,依此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这样的“多元整合”,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因为用于解决问题的“整合”,就是综合课程之所以存在、发展和有价值意义的全部。第六,重视情境中的知识、技能学习。我们反复强调《品德与社会》课不能忽视知识和技能学习。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把知识、技能目标放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后,不是说它们不重要,而是从课程性质方面考虑它们的基础性。事实上,知识和技能好比公民的两条腿,没有它们是立不起来的,更何况现代的合格公民,需要储备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技能功底,否则很可能就是井底之蛙。但是怎样学得知识和技能本领呢?“灌”显然不行,机械训练也不见效,而且很快就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