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职学校发展难题⑥-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找回久违的动力.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破解中职学校发展难题⑥-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找回久违的动力.doc

破解中职学校发展难题⑥-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找回久违的动力.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破解中职学校发展难题⑥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找回久违的动力刘景忠,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工作经验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刘景忠职业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对学生如何矫正自己、改变自己予以指导、给予激励,并按照“维修发动机”、“往油箱里注油”、“往车上装货”的顺序来实施教育教学。谈论中职教育,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不少中职学生动力缺失、厌学情绪严重。面对动力缺失的学生,中职教师一方面为自己的束手无策而感到心力交瘁,另一方面还要承受来自社会、领导、学生以及家长等方面的压力而感到职业倦怠。这种状况给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种种障碍和严峻挑战,甚至成为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解决学生动力缺失问题已成为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广大职教工作者花费了很大精力力图解决学生动力缺失问题,有的教师苦口婆心,有的教师重在激励,还有许多职教工作者从社会、家庭和教育的角度分析中职学生动力缺失的背景、影响因素等,并积极提出对策,但总体来看,收效甚微。客观地说,我与学生的接触是密切的。我在网络上发文章、写微博,许多学生几乎每篇必读,跟帖的学生也积极踊跃。许多学生表示,深受启发、思想上有很大触动。但据我观察,启发、触动过后,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依然故我、我行我素,固有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没有什么改变。我们的学生真的是刀枪不入、无可救药了吗?面对学生动力不足,我们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回自信、规划自己、重塑自我、成就美好人生呢?我们在分析中职学生动力缺失时,往往有意无意地把中职学生说成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大部分中职学生经历了中考的失败,被动地来到职业学校,无疑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站在这样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上,是否应该对自己的过去做一次深刻的反思?我们的学生是否愿意反思以及如何反思,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但作为职教人,我认为,我们在解决中职学生动力缺失问题上之所以做了很多工作而效果不大,是与我们对中职学生自尊心的过度维护分不开的。第一,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都是一个人打基础的时候。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做准备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学生们为什么跟不上了?除去环境、家庭和学校的责任外,学生自己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第二,中职学生为什么缺乏自信心?为什么缺乏进取的方向和动力?这两个问题我也曾无数次地问过自己。现在我产生了一个新的认识: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就像盖房子的基础没有完工,因此,在一个未完工的基础上盖什么样的房子都是有问题的。我想,这也是中职学生缺乏自信心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小学到初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文化基础知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对一个人的思维、思想、世界观、价值观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正是由于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使中职学生的心理、心智、思想、思维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对此,中职学生是否应该反问自己?职教工作者是否考虑过有没有从正面帮助学生去认识自身不足?第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天性被磨灭了、个性发展被扼杀了。但中职学生要反思的是,你们都是天性被磨灭、个性被扼杀才被中考制度淘汰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到了职业学校不正是天性被发现、个性被解放的大好时机吗?为什么你们的表现却没有证明这一点呢?其实,值得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就像随机抽取的考试题一样,每个人的题目都是不一样的,只有自己知道确切的答案。问题是学生们愿意不愿意做这张不怎么令人愉快的试卷?而做不做、怎样做这张试卷,决定了中职学生在职业学校这几年将如何度过。认真地做好这一张试卷,学生会经历焦虑、不安乃至痛苦的心理历程。但经历过后,他们的人生将会谱写新的篇章。比如:我初一、初二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后来由于家庭的原因,我的成绩掉下来了;我本来可以考上重点高中的,后来因为班主任总是和我“过不去”,我一生气就不愿意学习了;我的语文、数学都学得不错,就是英语不行,不是我不想学,是我们初中的英语老师水平不高,把学生都教得不愿意学了……总之,如果不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深刻的反思,学生就可以寻找各种理由来推卸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如果不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深刻的反思,无论教师讲什么道理,都无法改变他们的现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反思自己、总结教训都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够做到的,都需要外在的环境和压力。这个外在的环境和压力,恰恰是职业学校应该有所作为的。因此,职业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如何矫正自己、改变自己予以指导、给予激励。黄全愈先生说,教育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往油箱里注油。就中职学生而言,我认为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