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及开发调整第一节经验方法1、产量递减规律2、油田含水规律及预测第二节物质平衡方法第三节油田开发调整第一节经验方法2、产量递减规律的类型1、指数型递减规律(n=0)2、双曲线型递减规律(0<n<1)3、调和型递减规律(n=1)3、指数型递减规律(1)基本公式(1〕递减指数:(2〕递减率:(3〕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4〕累积产量随时间的变化:(5〕累积产量与瞬时产量之间的关系:(2)推导过程上式分离变量,积分得:积分整理得:4、双曲线型递减规律基本公式(1〕递减指数:(2〕递减率:(3〕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4〕累积产量随时间的变化:(5〕累积产量与瞬时产量之间的关系:5、调和型递减规律基本公式(1〕递减指数:(2〕递减率:(3〕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4〕累积产量随时间的变化:(5〕累积产量与瞬时产量之间的关系:6、三种递减规律的比较指数型:双曲线型:调和型:7、产量递减规律的应用-以指数递减规律为例产量变化规律:累积产量变化:对〔1〕式两端取对数,得累积产量:最大累积产量:例1某油田开发区的产量变化数据见表15-1。从表中可以看出该油田产量自1962年起开始递减,试求:1〕该开发区的递减率;2〕预测1970年的产量;3〕年产量为0.2×106时的开发时间;4〕预测油藏的最终采油量。表15-1某油田产量变化数据解:(1〕判断递减类型将年产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绘制于半对数坐标系下,如下图。确定属于指数型递减,递减起始时间为1965年。递减期初始产量为:(2〕计算递减率将直线同时向两端方向延长,其上端与纵轴交于1.0106t处,下端与过纵轴0.1106t的水平直线相交,两交点在横轴上的坐标差t=11年,所以有:二、油田含水规律及其预测预测产水量预测含水率预测最终采收率3、实例例15-3:已知某油田L油层注水开发,其生产数据见表15-4。油田地质储量为2409×104t。试根据水驱规律计算与累积采油量对应的含水率,并求含水率达98%时的最终采油量和采收率。序号解:(1〕根据给出的累积产油量Np和累积产水量Wp,在半对数坐标纸绘制出水驱规律曲线如图15-16所示。1968年以前:查图得b1=1.023,lgb1=0.01,因此第一直线段方程为:1968年以后:查图得b2=8.185,lgb2=0.913,因此第二直线段方程为:(3〕计算累积产水量Wp和含水率fw。第一直线段取1959年:第二直线段取1975年:全部计算结果见表15-4。第二节物质平衡法二、物质平衡方法原理三、物质平衡方程的应用一、油田开发调整的必要性(1〕适应油田开发阶段及开采条件的变化。(2〕不断加深对油层认识。二、油田开发调整的原则1、对于平面上具有均质结构的单层层系、低原油粘度油田,或低原油粘度、区域性非均质结构的单层层系油田,合理的调整原则是加速其高产区的开采。已知某油田L油层注水开发,其生产数据见表15-4。2、双曲线型递减规律(0<n<1)因为含油饱和度不变,所以由于液体膨胀将原油驱出,其物质平衡方程式为:用植物胶或纤维素稠化酸液得到稠化酸或用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浓盐酸溶液中,以甲醛交链而得到酸冻胶。改善注入工作剂驱动效能的另一途径是采用微乳液。1106t的水平直线相交,两交点在横轴上的坐标差t=11年,所以有:油井技术状况良好、生产正常,将会改善流动状况,提高波及系数。由于原油粘度较高,故在水驱时,注入水将沿高渗透孔道窜流,从而降低了波及系数。单井压裂施工:从小规模、低砂液比发展到超大型、高砂液比压裂作业;开发总井数除以开发面积,即每平方千米开发面积所占有的井数,井/km2.三、油田开发调整的内容便于配制,价钱便宜。土酸:由10%~15%浓度的盐酸和3%~8%浓度的氢氟酸与添加剂按不同比例所组成的混合液,通常之称为土酸(MudAcid)。因此,其波及系数也高。一、油藏的类型及驱动类型已知某油田L油层注水开发,其生产数据见表15-4。(5〕累积产量与瞬时产量之间的关系:改善注入工作剂驱动效能的另一途径是采用微乳液。碳酸盐地层:储集空间为孔隙、裂痕;(一〕用岩心分析法确定不同驱动方式下的油层采收率开发总井数除以开发面积,即每平方千米开发面积所占有的井数,井/km2.确定属于指数型递减,递减起始时间为1965年。第二直线段取1975年: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根据井网分布和驱动类型的不同,在不同时期内将会出现一个不流动的死油区,从而造成原油的损失。第三节确定油藏采收率的方法酸液主要发挥其化学溶蚀作用,扩大与之接触岩石的孔、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