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九节问诊.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5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章第九节问诊.pptx

第二章第九节问诊.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第九节问诊问诊注意事项1、环境安静2、对待病人得态度严肃、可亲3、忌用病人听不懂得医学术语4、不可凭主观意愿去暗示套问病情十问歌问诊得内容一、问寒热恶寒:怕冷较重,虽加衣被或近火亦不缓解。畏寒:怕冷较轻,添加衣被或近火有所缓解。恶风:遇风觉冷,无风或避风即不觉冷。寒战:严重怕冷,以致全身颤抖不已。发热:指体温高于正常,也指自觉全身或某一局部发热而体温不一定升高得症状。寒热得类型1、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为外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外感风寒表证发热重恶寒轻:外感风热表证发热轻而恶风:外感风邪、伤风表证2、但寒不热:病人仅感恶寒而不发热、多为里寒证、新病恶寒:寒邪直中――实寒证久病畏寒:阳气亏虚――虚寒证3、但热不寒:只发热而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壮热:里热证潮热:阳明潮热—阳明腑实证午后、夜间潮热—湿温热伏、虚热证微热:见于内伤病及温热病后期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寒热往来,发无定时:伤寒少阳证寒热往来,发有定时:疟邪伏藏于半表半里证二、问汗1、有汗无汗表证有汗—多属于中风表虚证或表热证表证无汗---伤寒表实证里证有汗---里热证里证无汗---多见于久病里证92、特殊汗出自汗---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常见于气虚、阳虚证。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多见于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绝汗---在病情危重情况下,大汗不止常见于亡阳证或亡阴证战汗---在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出汗者多见于正邪交争、病变转折点3、局部汗出头汗---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常见于上焦热盛、中焦湿热、气虚不固、亡阳证半身出汗---身体半身出汗,另一半无汗多见于中风后遗症、痿证等手足心汗---手足心出汗太多多见于阴虚内热,阳气内郁,中焦湿热心胸汗---多见于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三、问疼痛1: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周身疼痛2:性质胀痛---疼痛有胀得感觉多由气滞或火热上攻所致刺痛---痛如针刺、部位固定不移多见于血瘀走窜痛—痛处游走不定多因气滞所致固定痛---痛处固定不移多属于血瘀;湿滞所致得着痹冷痛---痛时有冷感、喜暖多为寒滞脏腑、经络或阳虚失温灼痛---痛时有灼热感多为火邪窜络或阴虚火旺绞痛---疼痛剧烈如刀绞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寒邪凝滞气机所致隐痛---疼痛不剧烈尚可忍受多由精血亏损或阳气虚弱不足重痛---痛时有沉重感多由湿滞所致空痛---痛时有空虚感多由气血精髓不足失养所致掣痛---痛牵扯由一处连及她处多由气血精亏虚组织失养所致四、问睡眠1、失眠: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实证---心肝火旺、痰热内扰、食积内扰心神虚证---阴虚火旺内扰心神、血虚不能濡养心神2、嗜睡: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入睡多见于痰湿内阻、阳虚阴盛五、问饮食口味1、口渴与饮水口不渴饮: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口渴欲饮:津液受伤,多见于燥证、热证2、食欲与食量食量减退---多见于湿邪困脾、脾胃气虚、食滞胃脘厌食---多见于食积消谷善饥---多为胃火盛,腐熟太过饥不欲食---多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偏嗜食物---多为小儿虫证3、口味口淡---脾胃气虚或寒证口苦---肝胆火旺口甜---脾胃湿热、食积口酸---食积、肝胃蕴热、肝胃不和口涩---燥热伤津脏腑热盛口咸-----肾虚、寒水上泛口粘腻---湿浊停滞、痰饮食积六、问二便1、大便(1)便次异常:便秘: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便而艰涩不通,便次减少实证---寒凝气滞、燥屎、热邪阻结肠道虚证---阴血不足、大肠津亏泄泻: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便如稀水样实证—-大肠湿热、食滞肠道、寒湿困脾、饮停胃肠虚证---脾阳虚或脾肾阳虚(2)便质异常完谷不化:脾胃虚寒、肾阳虚衰溏结不调:肝郁脾虚脓血便:湿热阻于肠道,脉络损伤(3)排便感异常肛门灼热:湿热下注里急后重:大肠湿热排便不爽:湿滞肠道、食积、肝郁脾虚、气虚滑泻失禁:脾肾阳虚、肛门失约肛门气坠:脾虚中气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