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课件:1.2 文言词汇.ppt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13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届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课件:1.2 文言词汇.ppt

2011届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课件:1.2文言词汇.ppt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言词汇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详见见教材)2.古今异义词(记熟“备考手册四”)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词汇的发展,在实词上,最显著的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在一般指嗅觉;“走”古义为跑,现在意思为“走路”“步行”;《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是中性词,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桃花源记》中的“妻子”“绝境”,《曹刿论战》中的“牺牲”,古今意义都发生了变化。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作另一类词使用,意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词类活用。二、文言虚词: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乎、矣、也、哉、所”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于、以、而、然”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于(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到”。(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有时可不译。如: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而“而”在文言文中连词用,有下列几种用法:(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如:聚室而谋曰(2)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如:人不知而不愠(3)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如:默而识之(5)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答题指导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