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3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4题,共48分。每小题只需一项最符合标题要求。)1、“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祖先,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景象不能阐明()①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②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③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④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的等级观念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周初的分封制次要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边境多数民族内迁B.笼络功臣贵族,防止他们篡夺王位C.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全球征收贡赋D.拱卫王室,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指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家族地位的制度。《公羊传·隐公元年》将其概括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对嫡长子继承制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正妻为嫡,其子为嫡子;其他妻子为庶,其子为庶子B.如果嫡妻无子,就立庶妻中级别最高的妾之子,即“立子以贵”C.在该制度下被立者与其贤或不贤无关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次要目的是保证王(皇)位的家族性4、宗法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益于不变统治次序,有益于国家走向大一统,并保护王朝的一致。次要是由于它()A.保护贵族特权B.嫡长子继承制C.被历代王朝继承D.加强了分封制构成的统治次序5、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女儿(王后所生);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女儿;小儿子(王后之子)。几个儿女都想争王位。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请问王位该传给谁?()A.大儿子B.二女儿C.老三D.小儿子6、《礼记·坊记》记载:“夫礼者,……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所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次要目的是()A.发展文明教育事业B.严厉宗法制度C.打击旧贵族权势D.激发认同,保护社会次序7、西周中叶以来,帝王、诸侯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业绩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称之为“谥法”。秦始皇认为上古无谥法,而且谥法是“子议父,臣议君”,因而废除了谥法。秦始皇废除谥法目的是()A.效法上古制度B.贯彻忠孝观念C.加强皇帝权威D.铲除六国权势8、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次要矛盾。以下各项中表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①秦代郡县的设置②汉代州刺史的设立③明朝内阁制确立④清朝军机处的出现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9、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10、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管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次要是指()A.分封制的崩溃,郡县制的构成B.宗法制的崩溃,皇帝制度的确立C.分封制的崩溃,实行郡国并行D.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11、皇帝次要经过奏事、朝议、刺察等方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全部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A.丞相B.太尉C.九卿D.郡守12、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①负责管理军务②负责国家监察事务③执掌群臣奏章④帮助皇帝处理政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3、北京大学出台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尊长的先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途。这类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14、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答应。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毕竟此提议没有经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15、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领袖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严重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经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现实时禀报皇帝16、忽必烈建元后,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宰执带相衔临时到地方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多数情况下该机构的性质仍然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世祖末成宗初,才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机构。这一机构表现了()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