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6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明主流思想的演化一、选择题:(共24题,共48分。每小题只需一项最符合标题要求。)1、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_____成了中华文明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言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践上主宰了两千年来独裁朝廷的庙堂政治;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需_______,在刹那辉煌以后云消雾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2、“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这一思想应出自于()A.老子B.墨子C.孟子D.韩非子3、儒家主张“以德治民”,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符合儒家“以德治民”措施的有()①汉文帝取消连坐亲属的法律和一些肉刑②汉光武帝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政③唐太宗打败东突厥④宋太祖将地方的财政、军事等权力发出中央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表现的是()A.消弭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D.憎恨权术、有为而治的道家思想5、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以下言论与之有相通的地方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6、孔门弟子中有穷困潦倒的颜回、富甲天下的子贡、出身没落贵族的曾子等人,这表明孔子在教育上主张()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温故知新7、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态的变化为以下哪种思想的实行创造了条件()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道家学说D.大一统思想8、“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祸以潜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告乏;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A.罢黜百家的思想B.天人感应的思想C.君权神授的思想D.独尊儒术的思想9、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表明他的思想()A.完全不同于先秦儒学B.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C.突出人伦道德观念D.顺应“三教合一”潮流10、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表现了()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C.反独裁思想D.理学思想11、“天子授命于天,诸侯授命于天子,子授命于父,臣授命于君,妻授命于夫,诸所授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授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是主张()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求12、《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响。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本质是鼓吹()A.天赋人权B.皇权至上C.君权神授D.天人合一13、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大人,便是孔夫子。”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喻成“孔夫子”是有必然道理的,这是由于()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14、《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15、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愿望B.人欲指的是违犯了社会规范的愿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愿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分歧的16、孟子认为大臣该当“能格君心之非”,只需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才能“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