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和方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史学理论和方法.doc

史学理论和方法.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刘知几与《史通》提出了系统的史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论,标志着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今存49篇,凡20卷。前10卷为内篇,是全书的主要部分,着重阐述了有关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辑,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以及史学功用等。后10卷为外篇,论述史官制度,正名源流、杂评史家、史著得失,并略申作者对于历史的见解。刘知几的史学批评的理论《史通·书事》篇引用荀悦“立典有五志”的论点,即达道义、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又引用干宝对于“五志”的阐释,即体国经野之言,用兵征伐之权,忠臣烈士孝子贞妇之节、文诰专对之辞、才力技艺殊异等。刘知几认为“采两家之所议,征五志之所取,盖记言之所网罗,书事之所总括,粗得兹矣。”《史通·采撰》篇强调“征求异说,采鏣群言,然后能成一家。《序例》篇说:“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指出史书体例是史家反映历史见解的一种形式。他认为“简要”是史书的基本要求。还提出采用“当时口语”,“从实而书”,以不失“天然”。《史通》提出“直书”、“曲笔”两个范畴。认为这是“君子之德”和“小人之道”在史学上的反映。他认为,直书才有“实录”,曲笔导致“诬书”,它们的对立从根本上决定了史书的价值和命运。他把史家分为三个等级:“彰善贬恶,不避强御”为上等;“编次勒成,郁为不朽”中等;“高才博学,各重一时”为下等。刘知几提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因为只有“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后之学者才可以“神交万古”、“穷览千载”,从而产生“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愿望和要求。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籯,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苦公输,而家无楩柟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也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者矣。(物有恒准,鉴无定识。)“”“”章学诚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经皆史”说,这是继《隋书?经籍志》明确的显示出经史分途思想之后的重大发展,即以史学来解释“六经”,这在摆脱“经书”的羁绊,扩大史学的内涵,提高史学的独立地位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六经皆器”观点的阐发,冲破了以往儒家“道寓于六经”、“六经载道”的思想藩篱,视六经为明道的途径和手段,强化了六经与国家政教和人伦日用的联系,从而在“明道“这一基点上,构建起六经与史的关联。?“夫道备于六经,义蕴之匿于前者,章句、训诂足以发明之;事变之出于后者,六经不能言,固贵约六经之旨而随时撰述,以究大道也。”“约六经之旨而随时撰述”,显然指的是史学。?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恐怕还不是尚存争议的尊经、抑经问题,贯穿于其间的一个中心思想,实为复原中国儒学的经世传统,倡导以史学去经世致用。“”“”“”“”“”“”“”“”“”“”“”“”章学诚别出心裁,按史籍的内容与功用进行分类,由此得出撰述、记注两类,前者是一种历史著述,后者则是史料汇编。为了进一步论述“撰述”与“记注”的不同特点,章学诚又以“圆神”和“方智”作比,说明了两类史书的不同特点。“”“”“”“”“”“”“”“——”“”“”“”“”“”。所谓“敬”,即要求行文审慎而文如其事;所谓“恕”,即要求论史必须设身处地的具体分析。这些见解,是对“史德”论的具体分析“”“”“”Herodotus,“”希罗多德对西方史学的贡献历史》(《希波战争史》,九卷)内容:公元前6—5世纪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黑海北岸的西徐亚人、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并记述了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①开创了新的历史编纂体例——历史叙述体特点:灵活、纪事系统连续、叙事生动有趣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意义:西方历史著作的通用体裁为西方后世的历史叙述体著作奠定了基础②史料ⅰ取材广泛,史料充实——充分利用各种文献资料,史诗、档案、碑铭、前辈著作——亲身采访、实地调查ⅱ辨别史料的方法“”③史学思想历史观:神疾观:“神不允许过分高大的东西存在,这乃是上天的意旨。”人命观:“拯救希腊的是人而非神”第一位为西方史学进行理性总结的人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