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读本下.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98 大小:8.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读本下.doc

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读本下.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功案例,最新归档。授权本站,请勿外传!一、宇宙(一)宇宙观与宇宙学1.宇宙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具体一点讲,宇宙是指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哲学上又叫世界,指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空间上无边无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多样性在于物质的表现形态,它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从太阳到银河系,再扩展到河外星系、星系团、总星系,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视野已达到100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有人把总星系称为“观测到的宇宙”、“我们的宇宙”,也有人把总星系称为宇宙。宇宙天体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有密集的星体状态,有松散的星云状态,还有辐射场的连续状态。各种星体千差万别,它们的大小、质量、密度、光度、温度、颜色、年龄、寿命也各不相同。宇宙天体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自转、各自的空间运动、绕系统中心的公转以及参与整个天体系统的运动等。如月球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围绕地球运转,同时又跟随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又向着武仙座方向以2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同时又带着整个太阳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运转1周约需2.2亿年。银河系也在自转,同时也有相对于邻近星系的运动。天体不是同时形成的,每个天体都有它的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但作为总体的宇宙则不生不死,无始无终。2.宇宙观宇宙观通常又称为世界观,是关于宇宙的整个图景及其一般性质的观点。宇宙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宇宙的一般图景,即宇宙的本质或物质基础;一是宇宙的发展及其一般规律,即宇宙的演化过程以及贯穿于这个过程中的一般规律。科学的宇宙观是以人类实践和相关科学为基础,又对人类实践和相关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科学的宇宙观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思想、方法。人类的宇宙观有其发展的历史,概括起来有两条主线,一是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一是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1)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对宇宙的构造进行推测。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主要有: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昕天说、穹天说、安天说等。盖天说:这是创立于商代的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的学说。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是帽子,地是棋盘,天圆地方,当然天比要地大一些了。看看中国历史上的主流钱币的形状,就可以轻易地理解盖天说了。后来此说发展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的说法。浑天说:创立于周朝,东汉张衡为集大成者,制成了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说》。张衡把天地比喻为一个鸡蛋,视天体为浑圆如弹丸,所以称为“浑天”。地是鸡蛋里面的蛋黄,天是外面的蛋壳,天包着地,就如蛋壳包着蛋黄一样。张衡认为,天体像一个圆球一样不停地旋转着,而日月星辰则随着天的旋转一起运动。天绕着地每天旋转一周,所以总是半见于地平之上,半隐于地平之下。宣夜说:宣夜者,彻夜不眠也,说明这是大量天文观察得出的结论。此说认为,大地是一个球状实体,而日月星辰全是气体,飘浮于也是气体球的天空中。此说创立于周朝,比较著名的反映这一理论的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杞人忧天》。昕天说:昕者,太阳运动也。此说是盖天说的改进型,认为天像一个车轮,会转动,所以天体在运行。穹天说:穹者,房顶也。此说也是盖天说的改进型,认为天是一个球状的壳,而且还会转动,带动了天体运行。安天说:安天者,天不动也。这是宣夜说的改进型,也是中国古代宇宙观中最接近现代思想的一种,认为天是不动的,是无边的,是永恒的,日月星辰各依轨道在天中运行,而球状的大地在天的中间转动,使我们觉得天是动的。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被证实。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