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組員-分配工作前言大綱雖然戰爭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促進了戰爭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朝代的興亡,卻也給人類帶來了無比的災難與痛苦。戰爭與音樂間,原本該是十分遙遠的距離,卻因音樂人與時代的緊密聯繫,而在漫長的音樂發展歷程中,產生了不少表現戰爭題材的作品。音樂除用來威懾敵膽、瓦解敵軍外,更多的是鼓舞士氣,激勵將士奮勇殺敵。《馬賽曲》是法國國歌,史特拉斯堡正是《馬賽曲》的誕生地。1792年4月19日,法國正式對德宣戰,翌日史特拉斯堡市長把工兵軍官李斯爾召至官邸,要求他為即將奔赴沙場的萊茵河軍團譜寫戰歌,李斯爾激情迸發一夜譜就。後來軍歌傳到馬賽,馬賽志願軍也高唱此歌向巴黎挺進,此曲從此聞名於世。蕭邦的《波蘭舞曲》哀歎被帝俄強權所奴役的祖國,美國音樂史學家朗格(PaulHenryLang)曾在他的《西方文明中的音樂》一書中寫道:「在蕭邦戰爭氣氛的波蘭舞曲中,波蘭民族的血液沸騰得格外強烈,它們那矯健勇猛而拱起的旋律猶如折彎的鋼條…」他還寫到:「蕭邦之所以偏愛舞曲形式,不僅由於它們新鮮而生動,具有鼓舞情緒的作用,其中還有著深刻的象徵性意義。」正因如此,樂聲中飽含著波蘭民間音樂的民族性風格特點,宣洩作曲家對家國的牽掛。西貝流士的《芬蘭頌》寫成時,他的祖國正蹂躪於帝俄鐵騎下而失去自由。音樂對戰爭的影響古典樂曲﹝戰爭結束的喜悅﹞韓德爾的「皇家煙火組曲」,是為1748年時,英法之間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終告結束,為慶祝英法簽訂和約,在倫敦綠園舉行盛大的煙火大會慶典所作的軍樂曲。韓德爾氣勢十足的組了一百人的樂團並伴隨著一百零一響禮砲的鳴響來演奏。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愛國之情懷﹞一七九七年,那年為恭祝奧室法朗茲二世的誕辰,海頓得到詩人哈修卡的詞,立即寫成了一首「天佑法朗茲王」的讚歌,同年二月十二日,主國熱烈慶祝奧皇誕辰聲中,這首讚歌,同時在維也納各大戲院演唱,因它莊嚴親切,熱烈純真,立即不脛而走,傳通不已。不久奧國政府正式將它頒佈為該國國歌。第五次反法同盟海頓之死﹝戰時的英雄崇拜﹞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英雄》,此曲完成於1804年春,本欲獻給法國第一位執政者拿破崙,但當得知拿破崙將於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時,貝多芬立刻將總譜寫有題詞的封面撕下,並憤怒地高喊:"這是一個獨裁者!"後來出版時他將標題改為紀念一位偉大的英雄而作"。﹝愛國之情懷﹞1831年,當華沙起義的消息傳到蕭邦耳中時,他異常難過,當即把滿腔的悲憤之情傾瀉在鋼琴上,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礡,慷慨激昂的討伐檄文《C小調練習曲》,即《華沙陷落》。華沙起義﹝愛國之情懷﹞小約翰‧史特勞斯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原名為《在美麗的藍色多瑙河畔》此曲作於1866年普奧戰爭時。當時,多瑙河王朝的軍隊慘敗,奧國上下意志消沉。為了激勵民心,同時履行對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的承諾所創作。普奧戰爭﹝愛國之情懷﹞在1899年,作者西貝流士寫好了它的第一個版本,作為愛國戲劇《自古以來的景象》中的配樂。及後,西貝流士在1900年作出了修正,編成《芬蘭頌》。當時,俄羅斯帝國侵佔芬蘭,廢除了芬蘭的自治權。西貝流士為了一個對抗俄羅斯帝國的愛國慶典而寫成此曲。【芬蘭頌】這首曲子具有激發芬蘭人民愛國情操的力量,所以在俄國統治期間,它在芬蘭是被禁止演奏的,然而在芬蘭境外,世界上許多國家卻不斷將它排入音樂會的曲目。【芬蘭頌】引起世人對芬蘭抗暴運動的注意,並促成了芬蘭的獨立自主,所以它所具有的時代意義,可說是遠遠超過西貝流士的其他作品。無可否認高科技和裝備對現代戰爭的重要,但亦不能忽視音樂的神奇魅力。戰爭音樂承擔著神聖的責任,可說是一種苦難美學,戰爭在暴露人性之惡時,也呈現了張揚生命激情的力量,而歌曲就成為對歷史的見證和追問,從聆聽這些戰爭音樂來思考有關戰爭正面與負面的問題。參考資料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