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策略浅谈.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应试策略浅谈.ppt

应试策略浅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认识应试策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009年高校录取体制和程序都未改变,考生按统考成绩、必测科目等级要求和高校选测等级要求自主填报志愿;省教育考试院依据各高校招生计划数和考生志愿,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和高校选测等级要求,向高校投档并加强监督;高校按照招生章程,综合考查考生的统考科目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虽然今年省里不再统一要求公办本科选测科目必须达2B,但并不意味着划线不考虑选测要求,划线的原则是,对符合江苏省规定的填报志愿基本条件的考生(必测4C1合格),根据各批次高校招生计划数、统考分数和院校提出的两门选测科目等级要求,综合考虑,划定各批次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各阶段填报志愿资格线。在衡量一个考生投档录取的时候,主要看三个因素,一是统考成绩,二是必测科目等级要求,三是选测科目等级要求。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依据全省考生志愿分布情况、各学校提出的选测等级要求以及必修科目的等级要求来划定省控线。比如一个达到本二省控线的考生,如果选测等级满足志愿学校的等级要求,就有可能被录取,而不必再像08高考时,必须达到2B才能上本科。根据08高考方案及其完善微调意见的规定,考生填报志愿应符合下列条件:(1)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必须合格。(2)普通类考生必测科目均须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技术科目必须合格)。准予其参加2009年普通高考报名和志愿填报。(3)考生在填报有关高校志愿时,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须符合高校相关专业指定的科目要求,等级应满足高校提出的等级要求。知己——应试策略的几大方面一、考前准备二、心理调控考前心理状态考试过程中的心理控制三、考试中的技术问题1、考试过程中的时间安排让我们再次研究“田忌赛马”中所用的战术,在分组对抗赛中,力量的分配是否合理是至关重要的,不论上马、中马、下马,比赛输掉的结果是一样的,损失一样惨重。考试何尝不是如此,许多同学就是因为过于看重难题,耗费掉大量宝贵的时间,结果得不偿失。考试的重大失误是会而不对,而不是难而不会根据自己的能力与试题的难度分配答题时间在平日的训练中摸索时间分配的合理性2、关于答题的速度与准确性毫无疑问,“准确”是第一位的,“速度”是第二位的,但在某个局部耗费大量的时间无疑得不偿失。两个方面任何一个出现重大问题都将导致失败做题的速度与准确性都是在平日的训练中所形成的,决不是考试中所能追求到的,在考试过程中,过于追求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会以牺牲另一方面作代价。平时的训练要用心体会,找到自己可以驾驭结果的速度,考试时以比平时训练的速度略慢一点为宜,进入状态后可适当加快速度考试中一般答题速度遵循开始慢一点,找到感觉后逐渐提高速度,遇到难题后再稍慢一点的规律最后的二十分钟到半小时的时间要对自己的答题状况进行评估,看能否顺利答完,然后确定相应对策,首先要保证把能得分的内容都写上易题向“细准”要成绩,难题向“突破”要成绩,哪怕是其中一步,要知道大家面对的试题难度是一样的3、关于答题的顺序一般原则是三先三后: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熟后生”的顺序答卷。不一定要按试题排列顺序一直到底,在平日的模拟训练中探索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根据学科特点,按老师的指导去做。考试中遇“熟”不喜,字斟句酌,认真细致地进行分析,过程分析,情景分析,准确全面地领会题意。遇“生”不怵,剥去“陌生”外衣,还题目本来面貌,抽象出情景、本质,重现相关知识及对应版块,联想类似专题,快速找到解决的办法。4、关于答题的规范化卷面整洁,不让扣分。答卷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美观,会引起阅卷老师愉悦感,增加评定的分数;反之则会导致印象不好而扣分(特别是作文)。尽量做完试题,分分必争要做到会多少答多少,即使是没有把握也要敢于写,碰碰运气也无妨。在标准化考试中,敢于猜测的考生有时也会取得较好的分数。计算题综合性强,解题过程繁、步骤多,赋于每个题的分值大,评分细则采取的是分段、分步给分的原则,所以解题时应列出计算步骤,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井然有序地陈述,少列甚至不列一步到位的关系式,由于综合题提出若干问题,它们间或是平行的或者层层递进,可据命题者设置的台阶而深入,遇到卡壳时果断采取缺步解答,跳步解答是良策,以实现多得分。5、关于考试过程中的程序6、做题策略7、考试后的做法近期复习策略建议把重点放在“巩固”上,通过“巩固”来实现“提高”。在处理“巩固与提高”的关系问题上,一定要因人而异,如果你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把“查漏补缺”作为重点,因为你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将自己已经做过的习题进行整理,归类、总结,看一看曾经做错的习题,找出错误的原因如果你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应把“回归课本”提高基础题的得分率作为重点,越到最后复习阶段,越要回到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