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杭州师范大学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院(部门)人文学院学科与代码一级学科(代码)中国语言文学(0501)二级学科(代码)中国古代文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2唐宋文学3元明清文学学习年限3年导师组构成召集人:导师组成员:一、培养目标(宋体5号)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高尚的道德,科学、严谨的学风。2.具有坚实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科理论基础,掌握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的系统知识与研究方法,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3.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中国语言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文化、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宋体5号、不超过600字)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下设二级学科。本学科现有三个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经过长期探索与锤炼,总体上形成了文史贯通、多维观照的鲜明特色,在科研上具有较强的整体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本方向主要研究从上古文学艺术的起源一直到隋南北统一之间的文学,时间跨度大,作家作品多,《诗经》《楚辞》《文选》《文心雕龙》及孔孟儒学、老庄道家等形成了专门的领域。本学科方向的主要特色:一是立足于上古、中古时代宗教文化与文学艺术水乳交融的特点,在学科交叉与互动中研究古代诗歌文学的内在机理;二是立足于上古学术文史哲混融特点,在学科科际整合和综合研究中发挥优势。2.唐宋文学:本方向主要研究唐宋时期文学与社会、政治、学术等文化层面之间的关系状况,重视文、史、哲融会贯通,采用“生态”研究方法,力图重构人文学科研究的新机制。本学科方向的主要特色:一是在唐宋文学的生态环境、社会功能、文化内涵、艺术特质等方面进行独具特识的探索,为宋代词学、宋代学术与文学、两宋望族世系与文学等研究领域开创新的研发空间;二是从文学生态与创作主体的角度,将宋代文学置于朋党政治的背景下重新加以审视,通过政治、学术与文学三者交融互动的研究,探寻文学变革的深层动因。3.元明清文学:本方向主要研究元明清时期文体交流、文化交流中文学发展、变革的深层动因,涉及到文体间的交流互动研究、小说戏曲的文体演变与文体观念研究、明清女性曲家研究。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两个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一是注重多文体发展的关联与融通,在古代小说、戏曲和说唱文学的关系中探析各自的艺术品性、形态特征和发展演变;二是注重明清文学作家群与江浙地域文化的关系,探析他们的文学活动、文学思想的地域特色及其深层原因。三、培养工作的主要内容(含培养方式与方法、学分要求(包括课程外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工作要求与安排等)(一)培养方式与方法1.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为导师。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个人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2.研究生的培养注重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尤其注重开拓学术视野、增强创新能力。(二)学分要求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最低限度的学分要求为33学分。1.课程学习不低于32学分。2.课程外必修环节1学分(包括学术道德教育与学术规范训练、文献阅读报告、实践活动三项)。(三)学位论文工作要求与安排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论文学术规范评估(“查重”)、“双盲”评阅、答辩等。1.开题报告是对学位论文选题的可行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进行的论证。2.论文中期检查是由导师(组)对研究生开题报告之后开展研究工作进展的进度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调研报告、文献资料收集、写作进展等项。3.论文学术规范评估(“查复”)是在研究生论文初步完成后由研究生管理部门对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进行的形式审查。4.“双盲”评阅由研究生管理部门委托国内3名同行专家对论文的学术创新程度作出判别。5.答辩采取公开的形式,在“双盲”评阅通过后举行。论文答辩未通过者,须在修改论文后再次申请答辩。课程设置性质类别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开课时间(学期)备注ⅠⅡⅢⅣ学位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硕士生英语620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36√学科基础课程文学史研究方法论234√文学理论与批评234√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研读234√专业主干课程先秦诸子要义234√唐宋诗词研究234√中国古代小说研究234√中国古代散文研究351√非学位课程发展方向课程朝代更替与文学嬗变研究234√元明清戏曲研究234√元明清诗词研究234√近代学案234√中古文论234√古代学术与文献234√全校公选课程海外汉学研究(海外学者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