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1-8(答案)59页【完整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1-8(答案)59页【完整版】.doc

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1-8(答案)59页【完整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1-8(答案)59页【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专题一答案第一节课堂反响1.解析: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5课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专制,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应选B。2.【解析】此题为最正确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表达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假设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答案】A3.答案:B【解析】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表达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课后练习1.答案D解析A项是墨家。B项是儒家。C项是法家。D项是道家老子的话。2.答案B解析此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外表上看,B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拟,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标准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那么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标准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3.答案D解析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②④。4.答案B解析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宣扬的是性恶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②中的“爱人,敬人〞的思想,③中的“与人善言〞的主张,④中的尊老爱幼思想都表达了和谐的思想。5.答案C解析能归纳和比拟所学史实,指出其主要的相同或不同点,是一项根本的历史学习能力。诸子百家既各有主张又互有异同,需要加以鉴别,有关史家的评论能够加深我们对有关问题的理解。6.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孔子的主张;B是荀子的思想;C、D都是老子的主张,但C明显是其消极的主张,不符合题意,应选D。7.答案B解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他对“仁〞的解释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等,这最能表达“和〞的价值。A是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是法家思想;D是董仲舒的观点,它实际上是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依据。8.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记忆能力。A项是荀子的主张,B项是孔子的主张,C项是孟子对孔子“仁〞的思想的发扬,D项是韩非子的主张。9.答案B解析“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实际上是一种“中庸〞思想,“中庸〞是儒家学派的主张。10.答案D解析墨子的“兼爱〞、孔子的“仁爱〞都是在面对当时混乱的局面和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的社会现实的情况下提出的调解人际关系的根本主张。二者都不讲求实际功利,而是倡导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倡导重义轻利的是孟子。墨子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倡导的是无阶级差异和等级差异的爱;而孔子那么要求恢复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在等级秩序下倡导“仁爱〞。11.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法莫如一而固〞等可知,该思想家强调的是以法治国,最有可能是韩非子。1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墨子是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代表,其主张重视农业生产。由此可判断战国时期,新的生产方式逐渐确立,劳动者的人身关系发生变化,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提高。13.答案B解析甲主张穿衣应该顺其自然,是道家的观点;乙主张穿衣应该节俭,符合墨家的“尚俭〞要求;丁主张穿衣应该服从上级的规定,是法家主张的具体表达。14.参考答案:⑴孔子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未被统治阶级认可。原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但在战乱兼并的状况下,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热衷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所以对阐述兼并战争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拟关注,因而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⑵“有教无类〞的思想。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时机,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开展。⑶对于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开展而有选择有鉴别地继承与发扬,弘扬其优秀精华局部,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认其中的消极因素。举例:①儒家提倡尊老、敬贤、尊师等,我们今天应大力提倡。②孔子提倡的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对今天我们的学习也颇有益处。③儒家提倡言必信,要求遵守社会公德等,也有助于克服当前政治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答出一例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