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拉杆箱www.hao5448.comlgx《比较水的多少》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水”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教材首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来比较并认识水。其次,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提出毫升的概念,引导学生测量、比较。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能提出问题并设计方案,能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并明确必须使用同一标准,从而培养学生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我首先按如下构思进行了教学尝试。中国论文网教学案例一(一)观察、比较三只瓶子里的水的多少。1.怎样才能知道哪个瓶子里水多,哪个瓶子里水少?2.你能想出多少种办法?(二)认识量筒,测量三杯水的多少。1.2号瓶子里的水比另外两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2.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介绍量简及毫升、量筒的使用方法等,填好表格。(三)归纳小结。生活中比较液体多少的方法很多,可以灵活选择。很显然,上述过程是教师备在备课本上的课堂教学流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三年级学生接触科学学习的时间较短,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方法还很陌生,对科学探究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问题意识、猜测意识、验证意识仍很欠缺,因此在怎样比较三杯水的多少以及多多少的问题上显得很无奈。加之学校不具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量筒的条件,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果断地调整了教学方案,改变了教学方向,将教学F1标定位在引导、鼓励学生想出更多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案例二课前准备:250ml盐水瓶(1号)、细高塑料瓶(2号)各一只,1号瓶装清水,2号瓶装红色水(2号瓶水位应比l号瓶高)。(一)教师提问(出示1、2号两个瓶子):观察两只瓶子,你们会发现什么?(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生1:颜色不同。生2:高度不一样。生3:水位的高低不一样。生4:瓶子的粗细不一样。生5:瓶盖不一样,瓶身也不一样。生6:1号瓶透明,2号瓶不透明。生7:1号瓶里的水不甜,2号瓶里的水甜。(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生8:2号瓶里的水像饮料,1号瓶里的水像药水。生9:2号瓶里的水比1号瓶里的水少。(学生的回答显示出学生的观察是积极的,但观察的目的不太明确。尽管如此,对于学生能说出这么多不同,教师仍很满意,因为他们毕竟经历了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二)教师继续提问:1号瓶和2号瓶比较,哪个瓶里的水多?生1:2号多。生2:1号多。生3:一样多。师:到底哪个瓶里的水多呢?我来统计一下。同意1号瓶水多的同学请举手(4人)。同意2号瓶水多的同学请举手(34人)。同意一样多的同学请举手(3人)。(在学生的猜测、假设出现矛盾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三)教师引导:你们能设计出不同的验证方法吗?比一比,哪个组的方法多、方法好。(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合作,讨论比较水多水少的办法。)(四)小组讨论汇报。(各组推荐一名组长汇报本小组的方法,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别人的方法。)第1组学生代表:找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量一量1、2号瓶中的水,看看哪一瓶水多。(有3个组和第1组的方法一样。)第2组学生代表:找一个和1号瓶相同的瓶子,把2号瓶的水倒入其中,然后比较水面高低即可。第3组代表:找一个和2号瓶一样的塑料瓶,将1号瓶中的水倒入其中,比较水面的高度。第4组代表:在2号瓶上先做一个水面高度的记号,然后将2号瓶里的水倒掉;再把1号瓶中的水倒入2号瓶,再做一个记号,然后比较两个记号的高度。师:你很聪明!第5组代表:用小纸条先量出1号瓶里水的高度,再找一个空的1号瓶,将2号瓶中的水倒入,用刚才的纸条去比较。师:用纸条比较的方法简便可行。第6组代表:找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将1、2号瓶水分别倒入,然后再比较1、2号瓶里剩下水的多少。师:这是化整为零法,很好!生4:用带刻度的注射器来抽水,哪个瓶里的水最后被抽完,哪个瓶里的水就多。师:这个办法很独特,但需要时间。生5:把两瓶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能漏的尖嘴容器里,让它们慢慢滴,比较水滴完所用的时间的长短。师:你想到借助工具来测量了!在比较水的多少的问题上学生提出了10多种办法,有难有易,有简单有复杂,有的甚至不严密,有的仅仅是经验之谈,但这正是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的结果,他们所想到的正是教学目标预期达到的结果。(五)师生共同选择上述方法中简便的一种,完成验证哪一只瓶里水多的实验。(实验结果使大部分学生失望了。因为2号瓶中的水竟然比1号瓶的水少。事实证明了“眼见为虚”的道理。)(六)教师出示量筒,引入毫升概念,演示完成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