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藏高原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气干燥,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素有‘高原无夏’之称。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随地区的不同变化很大。大地隆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当高原隆起的垂直高度大于影响气候的临界高度(1500~2000m)时,纬向气流明显受到地形阻挡,并从以爬坡分量为主,转变成以绕流分量为主。冬季高原大气相对于周围的冷源作用增强,夏季地面净辐射开始增加,水汽的相对凝结高度降低,高原上大气浑浊度大大减小。当高原大气因感热加热变得不稳定时,便导致积云对流活跃,大量的凝结潜热随上升气流被输送到对流层高层,并在那里建立起青藏高压,于是‘深厚而稳定的高原季风’从此建立。高原季风稳定出现的时间大约在上新世末和第四纪初期。高原隆起与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南亚季风的形成Paratethys海退缩引起的海陆分布变化在对亚洲季风的驱动作用比较‘高原隆升的作用’同等重要。综合各种模拟及地质记录的分析结果来看,即使在高原强烈隆起之前、地形高度还很低的情况下,南亚季风就已经存在,这几乎是可以肯定的。随着高原隆升加大了南亚地区由海陆分布所奠定的经向热力对比,使南亚季风进一步加强。高原季风的出现与稳定在高原隆起过程中,高原季风逐步发展东亚季风形成与高原隆升的关系其次,东亚季风的存在以什么为标志?以前有人发现第三纪甚至更早我国东部已有较好的植被,即认为当时有较多的降水,因此判定必然存在夏季风;还有一些人仅从反映风成沉积的某些记录来推断东亚季风的形成等看来都有失全面。事实上,一个完整的季风系统应当包含“季风风系”和“季风雨系”两个方面。有学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东亚季风建立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在东亚30°N以北地区存在季节性交替的夏季偏南而冬季偏北的盛行风;第二,冬夏反向的气流来自物理性质不同的气团,因而造成冬季干冷、夏季相对湿热的气候。只有青藏高原达到足够的高度才能真正维持现代的东亚季风形势。所以在高原隆起过程中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可能是非同步发展的,这一看法还有待更多数值模拟和地质证据的检验。关于东亚季风形成的具体时代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高原隆升引起的气候突变与渐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由于气候系统中的非线性作用,在某些气候突变点附近,渐变式的高原隆起却可以导致气候突变。在无地形条件下北半球平均的地面气温随太阳辐射增强基本上呈线性增加;但当中纬度存在高原时,在某个临界值附近,当太阳辐射略有变化即可导致气候突变。最近完成的数值试验表明,在高原隆升达到现代高度的一半之前,东亚大约30°N以北地区近地面风冬夏反向意义下的季风现象是不存在的。因此在高原高度超过现代的一半左右时,东亚北方季风可能经历了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综上所述,青藏高原是全球构造运动的产物,而高原隆起又对现代大气环流格局的构成,亚洲季风体系的建立,区域及全球气候的变化,高原冰雪、湖河水系及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化,以至人类的起源与进化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因此青藏高原隆升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在与高原隆升相关的诸多问题中,研究高原隆升对大气环流与气候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这是理解环境演化的基础。虽然近年来对此已取得了不少新的认识,但其中许多问题仍不明确,例如,东亚季风的形成,高原隆升对气候突变的影响,地质气候记录与古气候模拟结果的可比性等,这些在今后的工作中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