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②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③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欧洲殖民者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的侵略活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②收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通过歌曲《七子之歌》引出澳门问题,结合现实讲述澳门问题的由来及解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②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教学重点: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路线和所经过的地方(古今地名对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多媒体回顾西汉、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导入新课。新课教学:一、教师指导学生圈划教材P93-98中的知识点。二、通过多媒体显示郑和的生平,了解郑和的精神。三、通过多媒体学习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过程以及意义。(结合教材P94“动脑筋”)1.结合材料回答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2.组织学生讨论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或原因,然后通过多媒体归纳总结。3.结合地图册P32页和多媒体课件,了解下西洋的过程,对比古今地名的变化。4.结合多媒体课件、教材以及地图册的内容,讨论下西洋的意义及影响,并简单评价郑和。5.通过多媒体课件简单了解郑和下西洋与泉州的关系以及今天我们对这一壮举的继承和纪念。四、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了解明朝中期倭寇问题的形成及危害。五、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历史贡献、成功的原因、评价戚继光。(结合教材P96“动脑筋”)六、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史实。课堂小结: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和平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势衰落,倭寇入侵,葡萄牙骗取澳门的居住权——战争冲突,说明综合国力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安全。练习:通过多媒体课件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知识。朗读“名校学案”P55中的“经典学案”部分。(依据时间酌情安排)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