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基本特性》作者及工作单位新丰县第二中学陈继东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机会。(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体现,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基础概念的不足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我们周围充满着许多有趣的声音,大家能辨别以下分别是什么声音吗?(多媒体播放几种动物声音和火车等声音。)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辨别这些声音的?(声音的高低、音色甚至长短等。)引入:这说明声音有各种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课题。(投影课题)(二)、讲授新课1、音调(播放一段含有女高音和男低音的音像。)提问:女高音和男低音歌唱家演唱的声音各有什么特点?在上述基础上归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用口琴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让学生辨析音调高低。(1)你能使身边的钢皮尺发出不同音调吗?学生纷纷尝试。请两名同学上台演示。(2)你们发现钢皮尺发出的音调与什么有关?(3)继续仔细观察钢皮尺伸出部分的长度变化时,尺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入本节的难点概念———频率,讲解频率、频率单位赫兹的含义,并投影结论: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体验规律:用手触摸声带,一起唱“1”、“2”、“3”、“4”、“5”……感觉声带振动频率的高低和音调高低之间的关系。启发:(单手前后甩动,问学生听到声音了吗,大胆想象一下,如何改进有可能听到手挥动发出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人耳也听不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弄清人耳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以及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且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含义。思考和巩固:为什么我们听不见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2、响度引入概念;由多媒体演示并介绍响度含义。探究概念: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系列问题进行启发式探究。)(1)如何让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响?(用力敲打音叉)(2)用肉眼直接观察容易看出音叉很响与不太响时振动情况有何不同吗?(3)给你一个乒乓球,能设法显示音叉的振动情况吗?乒乓球弹开幅度大说明什么?(教会学生观察微量变化的方法)(4)做上述实验,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声音,有什么发现?投影结论: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5)你还有其他方法来验证你的结论吗?(学生讨论)3、音色(1)音色含义:用多媒体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辨认同一个旋律分别是哪种乐器演奏的,并投影:能反映不同物体发出声音不同的特征叫音色。(2)用示波器观察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观察同样音调和响度、不同音色的声音,它们的大体波形相同,只有一些细微的附加振动有所不同。(三)、教学小结: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组合起来,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在多媒体播放优美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板书设计1.音调——声音的高低。(1)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2.响度——声音的大小。响度大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