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识字一——语文园地一)_百.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识字一——语文园地一)_百.doc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识字一——语文园地一)_百.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识字(识字(一)唐王镇崔家小学单元备:单元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P44—58页。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操场上语文园地一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篇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3.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识记本单元出现的生字,掌握学习汉字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措施:教学方法措施: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协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实物图及字卡,画笔,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教学安排:1一去二三里2课时2口耳目2课时3在家里2课时4操场上2课时语文园地一2课时有趣的游戏1课时共计10课时课备:课备:1一去二三里李秀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P44—45页。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横”。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具。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1—10的汉字写法,理解古诗。第二课时:背诵古诗,学习生字的写法。第一课时课时数1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一)(《小燕子》歌曲律动中)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燕子姐姐知道了可高兴了,看,她带着题目来考我们了:出示燕子课件------sanwuyiquliubashiliersiqijiu(二)指名读单节,齐读。【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中,鼓励他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三、学习古诗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1.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2.了解诗意:(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①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②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6)还有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古诗里是怎样将它的美景写出来的呢?3、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烟村四五家(1)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预设:什么是烟村“?)(2)出示课件:谁能看图为大家解决这个个问题?(有两种理解:有几户人家在做饭,*炊烟袅袅:四五个冒个炊烟的村子,这就是“烟村”)(3)多么的安静,多么祥和的一个村子呀,谁能通过读将这个村子介绍给大家。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