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音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第七册教材分析(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人音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第七册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分析人音版的第七册教材。首先我和大家简单的交流一下对新教材编排的一些思考。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音乐和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人音版第七册教材继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生活的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第二单元的〈国歌〉,第五单元〈妈妈的歌〉,第七单元〈回声〉等等。本册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并联系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想联系。如第四单元〈快乐的课间〉,第五单元〈妈妈的歌〉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样的例子在本册教材中随处可见。在小学音乐课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的结合。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性,音乐课程应体现出其他学科所不能触及到的方面。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艺术。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第一单元〈水乡〉,通过〈杨柳姑娘〉、〈采菱〉等歌曲,引导学生学习了解附点四分音符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予以掌握。第二单元〈国歌〉中结合〈国歌〉的学唱,了解“上行”的知识。第三单元〈月夜〉中结合〈愉快的梦〉的学习“下行”的知识点等。再比如,各种节拍的指挥图式的介绍、节拍概念的学习,都不能脱离音乐实际进行宣讲,而是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理解。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本册的教材。美育为目标,审美为核心本册内容安排的主线是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爱生活,爱妈妈,爱大自然。我们先来看本册的目录:《水乡》、《国歌》、《月夜》、《快乐的课间》、《妈妈的歌》、《少年的歌》、《回声》、《童心》,可以说和前六册的安排上还是有些不同的,随着年级的增高,编写者对音乐的选择上角度也不同了,也更具内涵了。比如说《妈妈的歌》一课,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课题的歌曲,唱给妈妈听,并开展“唱唱我的好妈妈“活动;表达与妈妈的亲密关系。《我是少年阿凡提》这一课则是通过歌词的创编,表现阿凡提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水乡》这一课则通过学生的说,唱,表演,画画等各种形式,讴歌水乡,赞美我们的家乡。当然,这些内容的体现还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为基点的,通过音乐的欣赏,歌曲的演唱,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音乐情感,让学生形长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教材尊重多元文化,选用了大量的中外优秀经典作品,比如《摇篮曲》,《小夜曲》,《小机灵的歌》,《小小少年》等,题材体裁丰富多样,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强调音乐与人,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音乐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感受与鉴赏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因为它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讲讲本册的特点:1、感受乐曲中的力度变化第7册中出现了力度的标记:强、弱、渐强、渐弱。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受力度的变化,并根据力度的变化感受所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情景,并能用游戏来表现,体会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比如第7课的《回声》等。2、图形谱,线条的应用由于学生年级的增高,本册对画图形谱的要求有所降低,但还是适量出现,与前六册有梯度。听音乐,画图形,利用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比如《歌唱祖国》,《乒乓变奏曲》,《摇篮曲》等。3、加深对人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本册中出现了较多的中外乐器,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形状,熟悉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如:小提琴,大提琴,古筝,钢琴等,在管弦乐《摇篮曲》中出现了各种乐器,让学生聆听,选择。在第6的基础上,本册还出现了部分合唱曲,比如第3课欣赏曲《月亮月光光》就要求学生能听出由几个声部演唱,并用线条表示。在这里我介绍一个模仿乐器的方法:用绳子模仿乐器。大家都知道,学生在学习欣赏或认识乐器过程中没有真正的乐器实物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