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华临床医药2003年第4卷第17期JunlforaChnsClilMeiie20V14,No1oieeicnadcn,03,o..7。7‘6●临床医学●浅议龙胆泻肝汤和木通河北保定解放军第22医院中医科5[章编号]文010马玉琛70016—03(03529220)一706—21—070疹等。该方已经受了历史的检验,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和繁衍立下不朽的功勋,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非常宝贵的财富。近来,龙胆泻肝汤的应用,受到了一些干扰,不是方剂本身的问题,原因在于对该方的一个成份一通的不适当应用。我木1龙胆泻肝汤的历史沿革和临床意义龙胆泻肝汤是一个古方,最早见于宋代陈师文主持编篡的‘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共由十味药组成,即龙太‘)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甘草,用来治疗肝胆经有实火或湿热而导致的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小便色赤不畅,尿道疼痛,以及阴痛阴痒等。金元时期李东垣也多处记载了该方,但药物组成不一,有的与‘方)龙胆泻肝汤组方相同,有的则加减化裁,如一方去局栀予、黄芩和甘草,…方无柴胡、栀子,又有…方加赤茯苓或生姜。明代王肯堂‘治准绳)一书中,龙胆泻肝汤无当证归、生地、泽泻、木通,增加了人参,天冬、麦冬、知母、五味子。清代沈金鳌‘氏尊生书)中,龙胆泻肝汤无当归、沈们不应因噎废食,因此而不用龙胆泻肝汤,而应克服应用中的一些缺点,把它继承和发扬下去,继续用它为人类造福。2木通的分类和临床应用的现状及思考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称木通为通草,将其列入该书上中下三经的中经之中,说它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在中经总论中谈及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李时珍‘草纲目)亦本称之为通草,无毒,功效与‘神农本草经)相仿,最早称为木通的为唐代陈士良‘性本草)食。历代本草所记载的木通,包括古方书中龙胆泻肝汤所用木通,大都是指木通科植物五叶木通Aeiunt(hn.DnkbaqiaaTub)ce的木质茎,目前很少见用。同科植物三叶木通Aeirflae(hnkbatioitTub)生地、泽泻、车前子,有青皮、白芍、大黄、连翘、黄连、滑石粉。由上述例举可以看出,各家对龙胆泻肝汤的药物组成是有不同意见的,同称为龙胆泻肝汤,适应病症基本相同,药物组成却有异,究竟哪个组方最经得起临床验证呢?经数百年的应用,到了清代,认识基本达到了统一,各家记载也趋于一致。该方的组成,应以‘方)十味为最佳,提到龙局胆泻肝汤,指的就是‘局方)十味方.清代吴谦在‘宗金医鉴’中对该方做了如下解释:“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胁之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病也,故用龙胆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kiz的木质茎,也称为木通,又叫白木通,药理研究有利od尿、抗菌和镇痛作用,没有毒性,现仅在少数地区(云贵川)自产自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Aitlciasuinio的藤茎,主产于rsoohamnhressKm东北、陕西、甘肃等,药理研究有利尿、抗菌、抗肿瘤、心脏兴奋等作用,其成份含马兜铃酸(木通甲素),为一种很强的肾毒性物质,临床报道,服用关木通过量有引中毒乃至死黄芩、栀子、木通、泽泻、车前子,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藏,补血既所以补亡者,主要为肾脏、消化及神经系统中毒表现,是由马兜铃酸所致,因此应特别引起注意。其次是川木通,为毛莨科植物小木通CeairadFac的藤茎或毛莨科植物lmtsamnirnhi绣球藤Ceaiotnuh一Hm的藤茎。产于四川、lmtsMnaaBc.a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缓之义矣。这个解释,明了龙胆泻肝汤组方之巧妙,效之确实,”说疗代表了当时对?泻肝汤的普遍认识。解放后,历版高等中陕西、湖北、安徽等地,药理作用主要是利尿,没发现有何毒性,四川中药杂志中有服用后“‘小便过多、遗尿、精,滑气弱者及孕妇忌用的报道。另外还有淮木通,也为马兜铃科植物,是大叶马兜铃AkepeiW1d或淮通马兜铃.amfri1AmuissFac的藤茎。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opnirnh医院校教材‘方剂学)都收入该方,国家药典对该方也多次收编。虽然组方中各味药的剂量和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