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_.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_.pdf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_.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绥芬河市职教中心教学工作规范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特制定以下常规要求。一、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1、任何教师都要在备好课的前提下上课,如果不备好课上课应视为渎职行为,对不认真备课而上课的教师应予以批评与处罚(如果无教案上课即视为不认真备课)(由教导处及值班领导按月检查或随时抽查)。2、备课应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人备课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手段,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写好教案。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教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作业、统一测试内容。集体备课应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重点发言人,各备课组每周应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做好记录,并在备课组内所有教师教案附记中标记。3、开学前一周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先阅读全教材,了解教材全貌,按单元进行备课,明确章、节、单元教学目的,弄清“双基”具体内容。制定学期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4、教学目的分为知识目的、能力目的、德育目的(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找出具体的重点、难点、关键,明确它们在全单元、全书中的地位与内在联系,确定教学方法,重视板书设计等。5、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兴趣需要、知识基础、知识缺陷、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潜力生学习的困难和问题。6、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包括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教学语言、教具的使用、提问的内容、板书的安排和技能的训练、实习的程序、作业的选择布置等。7、教学中的教具使用,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要提高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要提倡每人自己设计教学软件,提高使用计算机教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8、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备课时应先做一遍,做出标准答案;专234用多种感官获取知识,增长专业技能。10、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1、教书育人,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12、教师以身作则,教态自然,板书规范、醒目,条理清楚。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目的。13、实施反思性教学,教师授课后必须进行认真的教学反思,力争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并将反思结果及时记录整理,以保证教学的持续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作业布置好学生的课外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1、要求各学科讲新课必须布置作业或留思考题。2、布置作业要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并且难易适当,数量适宜。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做好练习题。3、各学科要按以下数量布置作业,要求数学、语文、外语每周批改至少3次,语文作文每学期留8次,至少批改6次。各专业专业课课后必须留思考题或训练题。体育课每讲完一项教材内容测验一次,有计划的完成“体育锻炼标准”,争取95%<以上学生达到“体育合格标准”。4、高三各科要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练习和测试。5、教师要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杜绝不布置作业、布置作业不批改和作业光批不改的现象,提倡教师给学生作业书写鼓励性词语。五、实习实训各专业课教师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期实习计划,学期末进行实习总结。实习要加强针对性,做到有计划、有标准、有教案、有报告、有考核、有总结、有实效。学生生产实习应由招生就业办开具学生实习通知单。六、辅导制度课外辅导是培养优秀学生和帮助后进学生的重要措施。51、教师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要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对后进生的帮助要做到多启发、多鼓励、多诱导,要有针对性。2、学生的课外辅导应注意把握,不要搞得面太大,也不要使学生负担过重。3、学校教务处安排的自习课或自习时间辅导和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时教师要按时到班级维护秩序进行辅导,并要坚守岗位,不得中途离岗。因事不能到岗者必须及时向教务处请假,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4、任课教师有课外辅导和学科竞赛指导的义务。七、考试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检阅自己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考试各环节,不能事先暗示考试内容,不得弄虚作假。1、考试前认真组织好学生复习,特别是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考试前原则上不给复时间,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2、考试内容要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