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巧设情景问题,激活数学课堂《标准》曾指出:“数学是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的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就说数学如此重要,学生应该是非常乐意地去学习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学校各年级调查的报告中显示: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仅占30%,若遇到困难能努力思考的也仅占12%。难道是数学老师都没有魅力,不够优秀吗?应该不是,那么原因何在呢?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单调、沉闷,多方面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使学生容易疲劳,并产生厌倦情绪,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爱好数学呢?我认为只要问题设计巧妙,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热情。作为数学教师,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就算作是抛转引玉吧。一、巧设生活情景问题--激活学习兴趣。兴趣往往是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理解事物的积极力量,可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误认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的逻辑性又使学生缩手缩脚,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望而生畏,如此种种,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更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比如,再讲等比定理时,我取一杯糖水,分为质量不同的八份让学生品尝,让他们感受甜的程度,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什么?此时引导学生发现糖水中的数学问题,分子为每份糖水中的糖,分母为每份糖水的质量,M为总糖量,N为总糖水的质量。生活中实验,促进思考,为等比定理的教学打下铺垫。再比如,“代数式的值”第一节课。老师:你想知道将来能长多高吗?学生:(异口同声)想!老师:那么请看生高预测公式:男孩,女孩,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兴奋的进行着各自身高的计算。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将数学与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让数学走进了生活,让学生感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及数学的无穷魅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习惯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从而激活学习兴趣。。二、巧设生活探究问题,激活学习氛围。教学《黄金分割》之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夏天温度高,需要开空调,人的正常体温是37C,问空调要开多少度会感觉比较舒适?学生顿感兴趣,争着思考并回答(23֯C、22֯C、25֯C),教师接着问:你是怎样计算的?顿时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起来,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及教师的善意提醒下,学生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这就是黄金分割知识的运用(37×0.618=22.8C),当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热情高涨时,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语文老师身高为163cm,下肢长为98cm,那么要穿多高的高跟鞋时看起来身材最美?亲爱的同学们,你的身材是“黄金”身材吗?你想如何弥补呢?等等像这样的问题让增强了主动意识,激活学习氛围。三、巧设生活应用问题—激活数学感悟。“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所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如,我校将组织初三去花果山旅游,如果不超过30人,人均旅游费用为100元;如果人数多于30人,那么每增加1人,人均旅游费用降10元,但人均旅游费用不得低于60元……班师生,利用国庆期间去龙湾风景区旅游,现计划用8000元组织一部分师生同去,问这次可以安排多少人参加?同学们,师生不能同游岂不遗憾!若想让我们所有师生共同前往,计划需要多少钱?学生受情境的感染,积极地计算着,热情地讨论着,激动地向往着,不知不觉地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了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了。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激活学生数学的感悟力。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要求,让数学教学从生活中走来,散发生活的气息。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中数学的眼睛,让学生拥有雨露阳光!让数学课堂变得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