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一5CDCAC6一10CBDCD11一15ACCBD16一20ABDBC21一25CDBBA26一30CBCDA31一35BCCBC36一40BCBCC41一45DACBD46一50ABBBA51一55BDABA56一60BDDCC61一65CBCBA66一70AABAB71一72BC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市场经济为法治精神的树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从根本上有利于法治精神的形成。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由于漫长的人治传统,人治意识不可能随着人治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基础的消失而消失。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有利于公民法治精神的形成。2、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也迎来了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大修改、大完善期。近年来,我国修改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这将构建起让创造热情竞相迸发、创新动力充分涌流的制度环境,为激发发展活力、鼓励创新创造提供有力法律保障。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观点,阐明我国修改完善法律的必要性。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我国修改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既是适应新常态发展的要求,又为激发发展活力、鼓励创新创造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3.湖北省某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的。3、①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文化活动的源泉。②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精神文明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4、某村是改革开放初期有名的“万元户”村,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充裕的物质生活。不久,打牌、赌博现象等出现并愈演愈烈。于是,田地荒芜,人们无心经营管理;一些家庭矛盾不断;打架斗殴经常发生……。针对此种情况,当地政府在重视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展了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建一馆(图书馆)一站(技术服务站),以职业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为基本阵地,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支持并扶持民间文艺团体进行内容创新,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纪念日为契机,树新风,破陋习,建立健康的生活与娱乐方式。随着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该村取得了物质和精神建设双丰收。结合材料,分析当地政府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中是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0分)4、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做到了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符合客观规律。(3分)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满足符合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符合群众利益发展的需要,因此人民群众积极参与。(3分)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从该村的变化实际出发,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促进了该村物质精神双丰收。(4分)5、(14分)材料一:“十一五”期间,广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究其原因是:省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政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停并转走了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加大节能治污力度;绝大多数企业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群众节能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加节能活动。材料二:《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描绘了广东省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八大方面公共服务的蓝图。这是实现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1)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广东省是怎样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9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