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测试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pdf
上传人:一吃****昕靓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测试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pdf

最新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测试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共24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民贵君轻B.兼爱尚贤C.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2、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与平幸福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①“制天命而用之”②“民贵君轻”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以德服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思想体现出儒家民本思想的有()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⑤“天下为主,君为客”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4、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5、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A.甲—儒、乙-墨、丙-道、丁-法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6、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了()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C.儒家学说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7、据《汉书·地理志》所载,以儒家提倡的仁、义、礼、忠、孝、节等命名的地名还很少。东汉以后,这类地名增加很快;到清代,占据了很大比例。这反映出()A.封建伦理道德意识逐渐增强B.清代人的思想文化水平较高C.《汉书》记载的内容很不全面D.统治者不断革新先秦的儒学8、在中国古代的一本书中,反复出现“悲观”、“割爱”、“浩劫”、“慧眼”、“解脱”、“觉悟”、“无缘”、“庄严”等词语。这本书最早可能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9、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10、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景况可能是()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A.①②B.②③C.①D.①②③12、“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3、北宋理学家批评唐代政治,指出其根本弊端是不重儒家的纲常伦理,致使女后专政、权巨跋扈。为此,他们把A.关怀现实看作重兴儒学的根本B.三纲五常抽象为世界本原的“理”C.格物致知作为探求真理的方法D.“修齐治平”即作为安身立命的准则14、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5、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他又说:“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