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趋向(ppt 35).ppt
上传人:Th****8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趋向(ppt 35).ppt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趋向(ppt35).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趋向及其对于劳动关系的影响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1.经济全球化下劳资关系的特点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化与资本全球化资本力量在全球范围的急剧飙升劳资力量对比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探底运动发达国家劳资关系新动向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如何通过合理、妥善的劳工政策来协调劳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和法律问题2.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和趋向劳动关系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但调整机制尚不完善劳资矛盾成为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劳动关系正在由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发展。社会劳资关系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形象标志用手投票:机制协调用脚投票:消极抗争集体行动:积极抗争3.劳动合同实施状况社会背景:劳动关系原子化:工人尚未形成集体力量劳动法制的不完善:立法、执法、司法劳动合同的实施状况及问题无合同——随意用工合同短期化——降低人工成本合同不规范——劳工权利不明确劳工标准不落实——劳工权益受侵害4.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一)1994-2003年中国争议数量及人数情况5.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二)中国劳动争议的特点——趋势劳动争议呈现不断增长的——争议的性质主要是权利争议——集体争议占到争议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集体行动开始具有规模化和同盟化的趋向——将集体劳动争议分解为个别劳动争议——以应急措施将集体行动作为“突发事件”来处理二、《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立法趋向和原则及其评价2.劳动合同的立法原则合同基本原则:劳动者权利保护合同签订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合同内容原则:依据国家劳动标准和集体合同(并非完全契约自由)合同履行原则:亲自履行(防止中间盘剥,对转包的限制)合同解除原则:解雇限制3.《劳动合同法(草案)》主要特点和评价特点:在总体思路上,体现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则,通过对劳动者保护调整劳动关系;在总体内容上,符合当前我国劳动关系需要调整的现状,特别是当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诸如短期雇佣,劳动派遣等问题;在具体规定上,借鉴了国际上劳动合同立法的一般性经验和做法,并和中国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比较适合目前中国的劳动法制需要。评价:是一个基础很好的法律草案,需要做许多技术性修改。4.《劳动合同法(草案)》存在问题的及难点所在存在问题:基本概念表述尚需明确,一些具体规定实操性不够相关法律责任不清晰结构体系和条文表述还嫌粗糙,许多具体条文规定还需要进一步讨论,难点所在:如何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具体定位如何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关系如何处理各部门和系统的关系如何体现不同经济地区劳资关系差异三、《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原则争论1.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性质和立法依据立法依据:《合同法》还是《劳动法》?法律性质:社会法特点:以私法为基础,以公法为主导原因:劳动合同关系形式的平等和实际的不平等方法:以公权干涉私权目的:追求劳资关系的平衡2.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一)劳工标准的概念和分类劳工标准高低争论的意义劳工标准是一个体系,工资标准是核心中国的劳工标准的现状劳工标准的高低与执行的关系关于所谓“贵族劳动者的保护法”3.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二)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在GDP中所占比重4.关于中国劳工标准的高与低(三)中美雇员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比较5.劳工标准与企业竞争力劳动力低成本能否形成企业的优势?企业创新能力与低成本的关系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反倾销与劳动力低成本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能保持多久?企业社会责任(CSR)与劳动力低成本结论:劳动力低成本无法提高企业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6.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合同法的关系(一)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法是两个不同的价值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追求——增强企业竞争力劳动法律的目标追求——实现劳资力量的平衡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现状忽略了劳资关系调整是人管的核心内容将人力资源管理简化为减成本、增效益人力资源管理的火爆和企业风险的加剧的悖论劳动合同法必然要对于现行资源管理冲击结论:用人力资源管理来评判劳动合同法是本末倒置,应该依据劳动合同法来改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7.政府规制应放松还是收紧?全球化与政府规制的争论西方规制放松的社会条件政府介入与市场调节的相互关系发展经济不应以牺牲劳工为代价我国劳动关系的分子化与工会的作用加强政府规制是目前劳动关系平衡的必然选择四、《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关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基本概念辨析:雇主与用人单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