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转载自:食品安全权威专家-马东自2009年开始,我在培训的课上练习中,增加了一个关于纠正预防措施的案例。实际上,这个案例是我的亲身经历,而且是在几家工厂的现场都看到过的情景。?这是一个胶囊产品的包装车间,也是完成终产品的最后一道程序(不包括装箱)。操作工会与未包装产品接触,经过风险分析,包装车间被定为卫生敏感区域,要求所有操作工必须穿戴每天清洗干净的工作服,穿工作鞋,口罩和手套才能工作。?车间共有操作工4人,主要操作流程就是将胶囊包装至塑料瓶中并加盖;?1号操作工;用不锈钢容器将胶囊装移至震绞渌痛??2号操作工;监控重量显示器,发现有重量不合格时,补充产品。?3号+4号操作工;完成塑料瓶加盖,并检查标签位置,产品外观等。由于上料端高于1号操作工的肩部,需要将不锈钢容器举到头的位置才能将胶囊倒入输送带,造成少量胶囊掉到地板上,输送带侧面挡板螺丝脱落,造成部分胶囊从缝隙中撒落在2号操作工工作区域。现场发现的问题:2号操作工看到地上撒落的胶囊,捡起来并丢弃到车间的垃圾桶中,由于包装机运转较快,2号操作工来不及更换新手套就又开始向重量不足的产品中增补胶囊,已经被污染的手套与产品有直接接触。我在每次培训最后,都会发给学员一份问卷。我发现至少有超过30%以上的学员都提到了这个案例练习对他们思考问题的影响。案例1的情景是一次真实的现场参观。当我看到2号操作工脚下有一些胶囊时,我站在参观走廊等了近20分钟,观察会发生什么?参观走廊在二楼,包装间在一楼,而且除了1号操作工,2、3、4号操作工背对着参观走廊,2号操作工一般看不到参观走廊上的人。我注意到,地上的胶囊基本上散落在2号操作工的周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震动传送带的挡板失修,胶囊从传送带与挡板之间的缝隙中掉出来的。上料的1号操作工的个头不到160公分,手臂要举过肩部,才能用容器将胶囊倒入储料罐,然后胶囊经过震动传送带进入灌装机。但如果1号操作工长时间工作,因为人体工程学不合理(人体某一部位过度疲劳),也会造成抬举容器位置不够,而使部分胶囊洒落讲僮魈ㄉ希⒂锌赡艿舻?2号操作工周围。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总结过分析问题的5个层次;1操作性问题,2流程问题,3制度问题,4机制问题,5系统问题。我可以用这个5层次问题,分析其原因。先分析为什么会有胶囊掉到地上,再分析为什么2号操作工捡起地上的胶囊后,没有进行手消毒或换手套,就接着处理产品。第一层次;操作性问题分析到原因是由于2号操作工食品安全意识不够,纠正预防措施是培训教育,那就只看到了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流程问题分析到原因是没有清洁流程,或将清洁流程改进为,等停机后才能清洁地面,或由3号或4号操作工来处理洒落的胶囊,减少与产品直接接触的机会,纠正预防措施就是制订(修改)清洁程序,并给所有操作工进行培训。第三层次;制度问题分析如果没有胶囊掉到地上,也就不需要操作工去检掉到地上的胶囊,也就没有了交叉污染的可能性。纠正预防措施是,凡发现有胶囊掉落的地上时,马上通过人、机、料、法、环(4M+1E)分析根本原因,如;根据人体工程学重新设计操作平台,或用机械的方式代替人工操作。设备维修采取“我用我修”的制度,像螺丝脱落、设备润滑等设备保养项目,由设备操作工完成。第四层次;机制问题我为什么当时在现场会呆20分钟,等到2号操作工捡起地上的胶囊,没有换手套就马上处理产品?因为我知道与另外三位操作工相比,胶囊对他工作影响是最大的,比如胶囊破损后,其中的液体造成地滑,清洁起来也非常困难。从趋利避害的角度看,2号操作工以最快的速度捡起地面的胶囊,没有更换手套(或手消毒),然后马上投入生产,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可以假设;2号操作工看到设备有故障,地面的胶囊已经影响他的工作,他会在每日班前会向主管反映,但可能维修工有更重要的工作,或零件没有备货,暂时不能将设备修好。如果主管让2号操作工先别着急,那他就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麻烦了。如果能够分析到这个层次,那么自然就会到第五层次,系统问题。第五层次;系统问题既然2号操作工是在主管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而用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处理胶囊,这种行为就不是第一次。那如果管理人员(包括内审、外审)发现这个看似意识问题时,就要从风险的动态性分析这一行为可能造成的结果。首先要扣留这批产品,进行微生物评估。对2号操作工、地面进行微生物评估。如果包装间有环境监控计划(应该有),要对至少一个季度(最近)的微生物结果进行分析,看是否有异常。对未来一个季度的环境监控计划进行修改,增加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