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教育的人文精神3Word 文档.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环境教育的人文精神3Word 文档.doc

论环境教育的人文精神3Word文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环境教育的人文精神广州市执信中学王万里【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介绍环境教育的发展历史,提出环境教育的主要目标。二、论述环境教育的特点: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相比具有三个明显特征:综合性、主体性、终身性。三、阐述环境教育的人文主线: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是知情、明理、践行,环境教育要根据这个特点循序渐进,将外在的环境意识转化为内在道德品质。四、由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特点,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具有比其他学科更明显的优势。本人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在地理教育中可以从10个方面渗透环境教育:走进自然、农村学习、城市研究、资源调查、和平教育、人权教育、地球教育、人道教育、未来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关键词】环境教育、人文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激增,物质财富日益增加,生产技术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对环境无节制的开发导致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枯竭,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因此自联合国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环境教育”的建议以来,其重要性就日益被世界各国所认识,虽然各国因自然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教育的内容、方法迥然不同,但是在环境教育的目标方面都达成一致共识,即强化环境意识,培养人文精神是环境教育的主题。环境教育的发展及目标1972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提出:“不仅对成人而且对年轻一代要在环境问题上进行教育``````”随后制订环境教育计划,及《贝尔格莱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框架》。197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前苏联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召开了第一次环境教育会议,有66个国家代表参与,会后制订了环境教育的三重目标即:1.进一步认识到并关注城乡地区在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方面存在的相互依赖关系。2.为每一个人提供机会以获取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3.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环境行为的新模式。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正确道路,同时在这份报告中强调,“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为公众积极有效地参加环保活动及合理谨慎地利用环境资源奠定基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这次会议重申应将环境与发展教育作为一个教学重点,融入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之中,强调将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由以上分析可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环境教育是着眼于改善人类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们正确理解人口、经济、发展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培养公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进而使公众广泛认识到,为确保人类生存并提高生活质量,必须爱护环境,对环境采取负责的行为。笔者认为,环境教育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环境意识;2.理解环境问题;3.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4.掌握环境保护的技能。环境教育的人文特征由于环境包含自然和人文各方面的要素,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涉及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相比,在内容方面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综合性:环境教育的跨学科性决定了环境教育的综合性。由于环境所包含的知识广泛,因此应该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技能技巧,使他们了解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极其成因和危害,掌握环境保护的技能。2.主体性:环境教育应该从身边的事物着手,向学生介绍有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强调主动负责。环境教育是注重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的主体性教育。3.终身性:由于环境问题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环境教育应当与这种持续不断的变化联系起来,因此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终身教育。由于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改变不良的环境行为,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因而世界各国普遍把环境教育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校内校外的各门课程之中,而不是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进行知识传授。三、中学阶段环境教育的人文主线通过对对环境的认识、体验、评价,升华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能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批判性地评价各种环境行为通过对对环境的认识、体验、评价,升华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能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批判性地评价各种环境行为中学阶段,学生处于旺盛的发展时期,他们的心理、生理尚不成熟,可塑性很大,在这一阶段进行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