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周长》教学设计河南岸中心小学钟惠萍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周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和认识周长,并能测量计算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2.在具体的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周长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图片学具准备:直尺、软尺设计理念:教学设计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熟悉地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情境图:下课了,操场热闹起来了,同学们都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有3只昆虫也不例外,它们啊搬来了一片大树叶当成了自己的运动场。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2、课件演示:甲虫是怎么运动的?七星螵虫是怎么运动的?蚂蚁又是怎么运动的?3、设疑“三只昆虫爬过的路线有什么不同?”4、学生各抒己见汇报小结。5、师引导理解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6、板书:一周「设计意图:创设优美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态演示,突出了小昆虫爬行的路线,初步感知树叶的“一周”。」二、实践探索,感悟新知。1、感悟“一周”,理解“一周”。〈1〉描一描。请两位学生描树叶的一周。老师这里也有一片美丽的大树叶,谁愿意到黑板一笔描出它的一周,请同学们观察,他是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的?其他学生比划出树叶的一周。小结:不管他们从哪一点开始,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一周。「设计意图:亲身体验“描一描”,初步建立“一周”的表象;生活实践“找一找”,加深对“一周”的理解。」2、观察比较,理解周长。〈1〉找一找。①、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象树叶一样有一周,比如,拿出数学书摸一摸它面的一周,同上摸桌面的一周。并与同桌交流。②、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面得一周比桌面的一周长。找一找哪些物体面得一周比桌面的一周短。小结:通过我们观察、比较,这些物体的一周有长有短,也就是有一定的长度。板书:的长度⑤、揭示课题:周长;板书:的长度⑵、说一说。请学生说出黑板面、数学书面、树叶等物体表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⑶、描一描。理解封闭图形的周长。①、课件出示以下五个不同的图形。②让学生说出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有周长,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引出封闭图形。③课件剩下3个封闭图形,在这些图形中找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描出它的边线。④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设计意图:在观察、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三、联系实际,深化新知。1、量腰围。(1)、其实啊我们身体也能找出很多关于周长的数学问题。如头围,腰围。老师来考考你们的眼力,谁来猜老师的腰围是多少,也就是腰的一周。(2)、你们想知道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吗?心动不如行动,同桌互相量量。(3)、腰围能量出来,那图形上的周长能不能量出来,算出来呢?2、量图形。要求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完成。②全班交流量、算方法。③小结:要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就是求这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2、课件出示情境图比两只昆虫谁走的路线长?「设计意图:量、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在活动中探索方法;经历量腰围的全过程,再次感受“周长”的含义。」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请同学们在课后找一找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3、师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学习每一天。「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梳理,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知道不但要学习而且要加强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