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鲁蓉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413KB 金币: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刘鲁蓉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pt

刘鲁蓉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灾难……大部分海啸幸存者存在着认知影响、记忆损害、忧虑、自我效能较低、闯入性思维以及噩梦,并伴有震惊、恐怖、易激怒、无助感等情绪波动。这些症状在美德村难民营的难民中并不鲜见,他们做噩梦,情绪易失控,尤其是有亲人在海啸中遇难的罹难者家属。罗美好一家10口人就剩下了她和弟弟两个人。她不太爱说话,总是低着头,说自己经常想起死去的家人。经常做噩梦的难民人数不少。好好的人会突然之间哆嗦一下,一脸的惊恐,冒一身冷汗。难民营中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名警察在整理灾区罹难者尸体的时候,发现腐烂的肠腔突然爆裂,他受了惊吓,很快就在混乱的意识状态里自杀了。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据国家减灾十年报告的统计,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死亡数千人灾难、重大社会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均属于危机性事件,会同时对公众的躯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根据对国际国内52项相关研究的总结,人群经历灾害后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平均增加17%。中国灾后PTSD发病率与持续时间与在其他地区研究的结果一致,如张北地震受灾群体3个月和9个月内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24.2%。除PTSD外,最常发生的还有抑郁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灾难性事件后报道的患病率在20%左右的居多。据估计,受灾人群中,发生酒精依赖的占35.5%(3%-55%),发生药物依赖的占22.9%。灾害还使受灾地区的自杀率明显上升。现场研究与干预工作家访心理门诊(设在综合医院)咨询热线电话为受伤者心理干预电视讲座医护人员/干部培训科普文章科研危机所有危机后面共存的就是:心理危机危险与机遇同时存在。心理危机出现并不可怕,只要当事人或人群能得到及时的、专业的心理服务与援助,就可以化危机为发展,促进人在心理上更快地走向成熟与完美。为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人的心理发展提供科学的、有效的、全面的心理援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心理心理危机(1)心理危机(2)应激反应:生理改变应激反应:认知方面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出现PTSD流行病学:中国的数据病程与预后伴发精神障碍回归心湖的平静危机干预在恢复这种心理平衡的过程中,要完成的几个任务。社会支持系统在应激中的作用危机干预(crisisintervention)的定义: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危机干预的目标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原则灾难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孩子策略在医生面前,一个9岁男孩反复说:“我的同学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要是当时我拉住他,就没事了。我还有好多话要和他说呢。”在灾难中,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旁边一个要好的同学被洪水冲走。之后,他处于强烈的紧张内疚中,一直无法控制地想起自己的伙伴。医生们诊断,这个男孩出现了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并决定由一个医生扮演同学,和他对话,令他彻底告别这段伤心的历史。“你走了,我都没有人玩了。”“我没法和你玩了,但希望你和其他人玩,和更多的人玩。”“我也没有心思学习了。”“那可不行,我不能学习了,你要替我好好地学习。”……“那我要走了,再见。”“再见。”对话结束,男孩长出了一口气,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阿姨,我觉得自己好了。”家长老师行政人员救援人员宣泄途径死亡教育祭奠仪式的心理意义合格的志愿者怎样帮助处于危难中的人:干预技术要点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作为陪伴者,我们可以学习哪些与灾难幸存者交谈的技巧?不要说:使用标准问候语使用类似的声音倾听行为专注避免应用的交流方法避免给予建议避免评判来访者避免转换话题灾难后,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幸存者在灾后可能经历的心理状态:灾后心理援助分三个阶段应对灾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及时进行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对于受到严重精神创伤的灾区孩子们来说,心理危机干预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例1例2心理志愿者如何帮助孩子如何陪伴受灾者:大耳朵小嘴巴、说停就停以下的示范,可供参考:救灾中少儿心理干预应区别对待志愿者的自我保护丧失亲人后的心理反应居丧干预的策略一.支持与邦助二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二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痛苦工作(Criefwork)三.干预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四支持居丧者应付悲哀反应过程五帮助居丧者适应丧失,并逐渐投身新的生活心理干预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