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doc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一,描述组织内部控制首先要调查内部控制的现状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整体控制:管理者的态度、素质等.(二)应用控制:企业的业务处理程序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文字叙述法、问卷调查法、流程图法。二,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测试常用的方法:询问、实地观察、书面文件检查、穿行测试、限制测试、小样本测试、扩大测试。三,评价内部控制将之前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过程中掌握的有关情况与相关标准进行评对比,从而对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两个方面:一、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为组织的人物体的共和力的保证二、评价组织的风险。主要方法:内部控制矩阵图法、内部控制评价表法。其中内部控制评价表法可以对整个组织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内部控制的要素、业务流程进行评价。内部控制矩阵图优点:具有直观、清晰的格式,内容表达严密,易于掌握,并且可以与流程图等其他方式结合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具体审计目标2.通过初步调查和测试获得的结果3.相关风险和严重程度4.适当的控制和方法5.内部审计人员的评价控制评价的主要内容根据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而定一般应关注以下几点:1.组织机构是否健全,职责分工是否明确2.反应制度的各种文件是否健全3.各种制度、会计制度及审计制度是否完整4.业务处理与记录程序是否完善、正确5.授权、审批、执行、记录等是否完备6.干部、职工的选聘、使用、培训及职务轮换是否科学合理7.是否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8关键的控制及是否都尽力有必要的控制措施内部控制制度及有关职能措施是否经济有效内部控制水平分级A级内部控制系统完整有效B级内部控制系统基本完整有效C级内部控制系统存在明显缺陷D级内部控制系统存在重大缺陷F级内部控制系统无效或基本没有控制评价指标:一、指标大类——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督。二、二级指标——各要素分解指标。三、控制要点——个二级指标所关注的内部控制要点。评价标准: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企业规模2、行业特点及成熟度3、业务复杂性4、财务信息处理方法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意见平均法、秩和运算法层、次分析法等。评价测试结果。对目标企业的打分,主要步骤是:一,指标总体可信赖程度确定。二,集体打分。内部控制总得分=四,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对组织的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报告内部控制的缺陷、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改进建议,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听取被审单位的意见,可能需要反复修改。提交审计报告之后,审计人员必须关注有关审计意见的落实,并惊醒后续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案列分析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创了“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曾为三鹿确立了为同行所效仿的奶源优势。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但是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问题却被严重忽视。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但是三鹿并未就此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导致事态日益恶化。据估计,9.02亿元的巨额医疗费和赔款已经造成三鹿集团严重资不抵债。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消息,破产裁定书已送达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究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①“三鹿”事件暴露了乳品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最为突出的三鹿集团,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要求,影射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种种弊端。②三鹿集团为我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关乎企业的盛衰荣辱和生死存亡。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确定了一个企业的基调,它影响着整个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控制意识③在三鹿集团的案例中,如果该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就有可能降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所以,企业应从各个方面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使企业能够提高效率和功效,防患于未然,为企业健康运行提供保障。内部控制的加强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单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国家也要给企业塑造一种重视、开发和研究内部控制的宏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