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霄瑶学科教学地理20201301《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一).学情分析热力环流在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这一节知识涉及到许多初中的物理知识,如热胀冷缩的基本常识、在水平方向上气压从高压流向低压以及合力的方向等,这些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学习,因此具备学习的基础。但是,这一节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空间想象能力,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弱,空间想象能力比较缺乏,对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比较少。(二).教材分析热力环流的学习过程中,既要用物理知识来理解环流的形成过程中气温、气压的关系,又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来理解气温、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教材的编写是建立在初中物理之上,且是建立在对气温与气压关系已掌握的基础上的。教材没有解释空气受热就上升、冷却要下沉的根本原因,特别是新教材,对热力环流的描述比较简单,文字基本是对结论的阐述。上课时如不把温度与空气运动方向的关系以及温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给学生讲透,学生学的过程会很迷茫。(三)、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现象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运用热力环流实验来观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过程和方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自主学习或是与他人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参与解决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五)、教学重点和难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六)、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法,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七)学生预习:有什么的实验或事例能够说明热力环流?二、教学过程(一)情景问题引入创设情境:给学生讲一个破案的小故事:(设计意图:故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引入本知识点的教学。)侦探在查案时收集嫌疑人不在场的证据,一名嫌疑犯说“那天晚上我不在现场,我在海边吹风,海风迎面吹来,很舒服”侦探很快确定他在说谎。问:侦探是如何确定嫌疑犯在撒谎的?设疑:风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白天和晚上效果不一样?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把抽象知识变成探究的实验课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认识和掌握知识,还能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用材: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学生6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用材: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1、实验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1)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2)盖上胶合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3)点燃香,垂直从小孔插入适当深度,观察烟的运动情况。2、实验结论垂直方向上冰盆之上的烟冰盆之上的烟水平方向上盆口处上空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观察到:在垂直于冰盆之上的烟呈下沉运动,并流向热水盆一侧,流到热水盆一侧后呈上升运动,证明由于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了大气的环流。引出热力环流的概念:冷热不均会造成气流的运动。这种环流叫热力环流。提问:还也哪些实验或事例说明热力环流现象。A(热)B(冷)A′B′师生分析归纳热力环流的过程:(二)原理分析引导学生自学教材38页文字和图(6分钟),并给出思考题:假设地表冷热均一时,高度和气压的关系?假设地表冷热均一时的情况,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成因:受地球地心引力影响,地球大气绝大部分聚集在低层。所以,导致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如下图所示)为了直观分析标出数995pa975hpa955hpa1015hpa高空近地面AB2.假设地表冷热不均一时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A、B的大气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根据“热胀冷缩”原理)A(热)B(冷)A′B′(1)引导学生分析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高空)的空气密度是否还相同?让学生思考讨论填写下表:(填写上升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