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原理复习提纲(本科)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3.哲学基本问题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5.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8.“扬弃”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10.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意义11.意识的本质12.度13.运动的主体14.物质的唯一特性15.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16.实践是认识的目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1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物质生产与生产关系21.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2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2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4.社会基本矛盾25.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2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7.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公式28.抽象劳动29.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30.垄断利润31.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各个阶段的划分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33.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34.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35.产业资本顺利地进行资本循环的前提条件36.经济危机37.列宁提出“一国首先胜利论”38.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40.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41.19世纪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4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43.时间和空间44.运动和静止45.发展的实质4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7.本质48.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4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50.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51.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区别52.对“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理解53.感性认识的局限性54.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55.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5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57.“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58.商品经济的基本内容5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60.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61.重点论和两点论62.适度原则63.辩证否定观64.对“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的理解65.劳动的二重性6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6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8.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69.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所依据的规律7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71.工人不仅受本部门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受着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72.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7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科学性74.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7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76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77.唯心史观的产生根源。78.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79.唯心主义先验论、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有关原理的运用80.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有关原理的运用(P59、108-111)81.价值规律和宏观调控原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