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美学原理复习提纲共NUMPAGES4页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5道)、论述题(2道)、问答(4道)绪论:“美”字最早见于殷代的甲骨文。徐铉注释说:“羊大为美,故从大。”可见古代美与善(即实用意义)同义。也有人把“美”解释为“像头上戴羽毛装饰如雉尾之类的舞人之形”。这表明“美”来自于巫术。楚灵王同伍举的对话:照武举看来,美不仅决定于“目观”,而必须同社会功利、国计民生联系起来考察,伍举强调的是美与善的关系。在我国首先注意到美与善有所不同的是孔子。他对《韶》乐的评价是“尽美矣,又尽善也”。而对《武》乐的评价则为:“尽美矣,未尽善也”。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美、大、圣、神”是道德修养修养的阶段性,“里仁为美”。“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焉,有同美焉。”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强调美应该以实用为基础。中国美学研究对象是艺术,中国古代美学注重审美趣味。了解即可(古代美学问题深入到艺术领域产生的著作)——文论: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白居易、苏轼的诗论和文论,严羽《沧浪诗话》、叶燮《原诗》等;——画论:顾恺之《论画》、谢赫《古画品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郭熙《林泉高致》、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等;——剧论:王骥德《曲律》、李渔《闲情偶寄》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柏拉图:美的本质在于理念。亚里士多德:肯定了现实生活中美的客观存在;肯定了艺术美对生活的依存关系;肯定了艺术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可以而且应该“比原来的人更美”。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出版美学专著《美学》,是美学产生的标志。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应该相应地有三门学科来加以研究。研究“知”的是逻辑学,研究“意”的是伦理学,研究“情”的是感性学或美学。黑格尔:原则——逻辑与历史统一。20世纪的美学流派:大致可区分为三个方面——沿着哲学方向发展: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美学、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不需要经过逻辑判断)、胡塞尔现象学美学、维特根斯坦语义分析美学等;沿着心理学方向发展:费希纳实验美学、里普斯移情说、谷鲁斯“内模仿说”、布洛“心理距离说”(距离产生美)、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美学、荣格原型学说(集体无意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第一章:美的本质与特性荷迦兹认为,波状线是一种“真正称得上是美的线条”,而蛇形线则是“富有吸引力的线条”。克莱夫·贝尔提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要从内在的理念去理解外在的形象。P42狄德罗:“美在关系”学说,提出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而增长,而变化,而衰退,而消失。所处关系的不同,事物的审美价值也就有了变化。实践美学观点:美式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在动物界中,雄的比雌的更美。第二章: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结合课本来看)形式美的产生:客观事物的自然形式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在实践过程中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经过多次反复与头脑的深刻概括,逐渐地把握其普遍的必然联系,于是便形成了各种带有独立性的形式感;独立的形式美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使美的形式不断摆脱具体内容的抽象、提纯过程;这种独立的形式感既经形成之后,则可以迅速地或较快地传递给下一代。在代代承传的基础上,某些形式美与形式感的对应关系越来越牢固,甚至后人只知道结果而忽视、忘记了前提。黄金分割:0.618:1或1:1.618颜色:红色是热烈而兴奋的、黄色是明朗而欢乐的、蓝色是抑郁而悲哀的、绿色是平静而稳定的。线条:直线表示力量、稳定、生气、刚强;曲线代表优美、柔和,给人以运动感;折线表示转折、突然、断续,折线形成的角度则给人以上升、下降、前进等方向感。垂直线给人以稳定感和均衡感,表示严肃、庄重;水平线表示安宁、静穆;斜线与兴奋、迅速、骚乱、不稳定相联系,具有明显的运动感。了解九种常用的构图法:1、九宫布局(井字分割)2、对角线构图(斜线构图)3、框架式构图4、曲线构图5、三角形构图(稳定、牢固)6、水平线构图(开阔、深远)7、放射式构图8、向心式构图第三章现实美1.自然的人化:指经过人类实践,自然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整体性的根本变化;人化的自然:恰恰也就是指人类社会实践的整体性成果。2.自然美的特征:1,自然性2,重视形式3,多面性。为什么自然事物具有多面性?自然美在一定程度上是人附加在对象身上的象征意义,自然事物重在形式(社会现象重视内容),人在欣赏景物时赋予了不同的特征和审美价值。3.巴洛克风格的特点:(论述题)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反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