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之我见.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之我见.doc

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之我见.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之我见电气工程系11电子信息工程2班时近岁末,铜陵市加大调研力度,探寻“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路径。“十二五”开局之年,铜陵市创新社会管理,增强人民幸福感:以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撤销街道办事处,减少管理层级提升服务效能;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发放流动人口居住证,外来人口、居民同城同待遇。城市社区日益成为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铜陵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今年撤销全市原有的10个街道办事处,把61个社区工作站整合为23个社区居委会,将计生、民政、社保等服务职能全部下放到社区,将原来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调整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让铜陵实现了为民服务的朝下延伸,居民幸福感的向上提升。铜陵市今年出台实施方案,对本市人口实行一体化户籍管理登记制度,在全省率先实施户籍制度改革。为公平、公正对待流动人口,保障其合法权益,该市积极探索创新,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研究出台了居住证管理规定。11月23日,铜陵市首批20张流动人口居住证发放,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同城同待遇,并将逐步配套进行教育、住房、医疗等领域12项制度变革。作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市,铜陵市将2011年作为改革创新年,结合市情,大胆探索,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分解成60个实事和项目,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和年度民生工程。征地拆迁、工程建设、企业改制等领域易引发社会矛盾,铜陵市大力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风险评估与行业调解有机结合,从源头上化解了社会纠纷。该市还坚持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开展“四进四大四送”活动,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家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调处,送服务送温暖送法律送平安,动态掌握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化解矛盾纠纷。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社会管理的压力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基层,乡镇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主阵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水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满足多元化社会需求铜陵市是我国最小的地级市,却管理着一个经济容量为330亿元GDP,有着近80万人的城市。但是,铜陵的公务员却为数不多,面对小政府相对有限的公共资源和大社会庞大社会服务之间的矛盾,必须要从根本上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寻找社会管理的新方法。首先,从“管控”到“服务”理念的转变。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市政府要转变观念,充分信任社会组织和民众自治的力量,创造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从管、控、压、罚实施社会管理到与社会组织平等对话、协调、合作的转变;要树立社会服务意识,从“万能政府”转型为“有限政府”,通过监督、引导及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其次,要实现从“经济发展优先”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协调、并重”的转变。市政府要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一定要协调,没有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无以为继。再次,要实现从“区别对待”到“一视同仁”的转变。面对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日趋激烈的矛盾,市政府要重视和维护外来人口及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方面做到“均等化”,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打破地域、阶层界限,一视同仁。第二、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多元主体的“社会协同”功能的发挥目前,基层社会管理有五大载体,即基层党组织、村(居)自治组织、社区服务中心、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社会组织。为了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多元主体的“社会协同”功能发挥,铜陵市可以做以下尝试:首先,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复合主体社会管理机制。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村居自治组织负责协助行政事务,反映社情民意,吸纳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协商、决策。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的窗口,协助政府委托的人口户籍、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城管建设、国土规划等各项服务,确保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集体经济组织负责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承担公共服务的经费供给。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民间团体)在公益慈善、居家养老、便民服务、医疗卫生方面发挥协同作用。这种复合主体的管理机制能改变政府对社会的行政管理,社会的自主性力量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持、冲突矛盾化解、文明乡风构建等多个领域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这种治理模式下,社会管理的五大载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配合顺畅,基层社会管理成为一个多方互动、相互协作的过程。其次,大力发展民间慈善机构,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和资源参与社会建设。在政府权力之外,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社会组织网络,是新一轮体制改革及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温家宝总理提出“在社会事业所有领域,都要进一步放宽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