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与健康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与健康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docx

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与健康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与健康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1前言1.1选题依据1.1.1有效推进青少年校园篮球建设工作的需要篮球是现阶段青少年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体育的核心内容,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篮球运动作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集观赏性、娱乐性、对抗性和集体性等于一身,深受中小学生追捧和热爱,在我国各地中小学拥有雄厚的学生基础。2016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校园篮球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校园篮球试点工作正式在我国11个省市区推广开来,校园篮球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小学和初中阶段校园篮球的发展。此后,国家陆续颁布一系列政策支持校园篮球活动的开展,从多方面为篮球发展提供保障,推动校园篮球不断向纵深发展。[1]校园篮球是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体育参与及全面发展、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重要载体。[2]积极开展篮球教学,不断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既是有效推进校园篮球建设的需要,也是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和重点内容。1.1.2贯彻落实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教育部于2022年4月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聚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根据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学练结构化的知识和内容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田径、体操、水上运动或冰雪运动、中华传统体育、新兴运动六类,新课标指出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6类专项运动技能的4类中各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应采用18学时及以上的大单元教学,真正使学生掌握一门运动技能。[4]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成为深化体育学科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提高育人成效诸多方法中的重要一环。篮球作为初中体育与健康模块中最受学生欢迎的球类运动之一,开展篮球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1.1.3培养并强化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体育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促进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达成立德树人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篮球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中最受学生欢迎的球类运动项目,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设计,与时俱进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由于新课标颁布实施的时间较短,现阶段初中体育与健康篮球模块教学工作刚刚开始,尚缺乏成熟的经验。因此,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有效融入初中体育与健康篮球模块教学设计,培养并强化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篮球模块教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线体育教师面临的共同任务。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基于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进行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初中体育与健康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的研究,能为初中篮球模块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进一步提升篮球模块教学质量,同时通过篮球模块教学更好地推动校园篮球的开展。1.2文献综述1.2.1相关概念的界定(1)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2018年,教育部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确立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并明确提出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即“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基本能力”,这是有关学科核心素养最权威的界定,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三方面。(2)模块教学模块原指建筑工地上使用的标准砖块,后来进入了制造业、计算机等领域,通常用来形容物理产品的功能;后者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复杂系统的构成情况,如“模块的”。[5]《现代汉语词典》对模块的解释有两种,即“模块是通信、计算机、数据处理控制系统的电路中,可以组合和更换的硬件单元”或“模块是大型系统软件中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6]。基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模块是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确定独立功能的单元,系统的不同模块间虽然彼此独立,但其具有紧密关联性。[7]可见,模块是相对于复杂系统而言的,是构成复杂系统的、具有某种确定独立功能的子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模块一词逐渐进入到教育领域,并随着西方教育教学改革而逐渐成为一种颇受重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世纪70年代,以乔伊斯(BruceJoyce)和韦尔(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