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3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1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一般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1]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一般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进展的灵魂。本课程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就需要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业质量、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换言之,本课程全部的教学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和实践。把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好了,就是把学生培育好了,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具体的课程而言,语文课程要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课程要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育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等,即全部的课程都要努力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开展教学。只要全部的课程都通过各自的学科教育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就能真正获得全面进展,将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才能把学生当成人而不是当成机器来培育,真正回来教育的本质。《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行与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先天形成的,主要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形成的,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学问和技能不等于学科核心素养,更不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部,只是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问和技能会渐渐生疏或忘却,但学科核心素养会伴随学生终生,并影响着个体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在学校中学的篮球和足球等学问和技能可能会生疏和淡化,但学生在学校中通过运动的学练所形成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但使学生学习适合其年龄的新的运动项目变得更加简单,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在各方面更好地进展。学科核心素养对人的终身体育和终身进展具有长远的主动作用。由此可见,单纯重视学问和技能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终身进展是远远不够的,品行和能力才能为学生的一生进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依据国际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展趋势,结合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进展的实际,通过广泛的调查讨论,《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并对各个核心素养的定义、内涵和表现形式进行了说明。1.运动能力《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加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竞赛。'由此可见,运动能力反映的是一名学生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表现,一名学生只有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协调进展,才能有良好的运动表现。因此,每堂体育课都应当是重视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三个方面并将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的教学,而不是将三个方面割裂开来分散在每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关于体能进展的问题,鉴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0多年持续下降的现状,《课程标准(2017年版)》既列出一个模块用于学生的体能学练,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握体能练习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又要求在运动技能系列模块教学时每堂课都要支配10min特地的时间引导学生练习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能进展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关于技战术能力,不但重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强调学生战术能力以及展示和竞赛能力的培育,真正使学生学练某项运动全部内涵,而不是只学某项运动的几项技术。关于心理能力,众所周知,运动特殊是竞争性、对抗性的激烈运动,心理因素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反过来,也有助于培育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心情调控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假如仍是几十年不变的每堂课仅进行单个技术的教学,不转变学问中心论'和运动技术中心论'的观点,则不行能培育学生的运动能力。2.健康行为《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掌握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惫,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