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系列复习中考古诗词鉴赏技巧复习目的: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一、导入诗词曲的赏析,今年已成为中考题型之一。它是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试题的做法,希望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直击中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文学常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内容理解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情感把握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名句赏析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一、中考主要考点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名句赏析;品味诗歌语言。第一种模式【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鱿铝卸哉馐资馑岛头治霾徽返囊幌睢4鹛獠街?(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的抱负或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有怎样的抱负或怎样的情怀。描绘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问: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答题要点:不能简单地翻译,而应在不偏离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像,行文中也应渗透进诗中的情感。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鉴赏技巧: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例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幕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第三种模式【语言赏析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短赏析。解答技巧:(1)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2)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3)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思乡怀人建功报国寄情山水长亭送别……知作者明风格看提示定基调品诗句悟感情1、知作者明风格试说出下列诗人的主要风格特点苏轼旷达豪迈杜甫沉郁顿挫。陶渊明朴素自然岑参雄浑壮美。辛弃疾悲壮豪放李清照细腻婉约。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委婉华丽、飘逸、雄奇、含蓄隽永等。2、看提示,定基调提示从何而来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解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例如: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能否从中找到感情的提示吗?注:“左迁”是指“被贬”“左迁”一词,被贬,已暗示了诗人无罪被贬的怨愤之情。1、《春夜喜雨》——杜甫(喜:欣喜)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怀:思亲)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辛弃疾(壮词:豪迈)3、品诗句悟感情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第一步想像出诗中的图景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点。一般用两字词语表述,例如画面。我们应学会抓住诗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