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沧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观沧海》出自部编本新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这首诗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能使学生触摸到作为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感受到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志存高远。用一课时授课。学情分析:学生对曹操知之不多,存在误解;欣赏诗歌欠缺方法、能力有待提高,人生目标不明确或缺少远大志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有感情诵读诗歌;理解诗的内容;欣赏诗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以此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知人论世,有感情诵读,想象画面,感受意境,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有效利用网络教学。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感受意境,体会抒发的感情。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陶冶情操,培育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有感情诵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比较阅读,丰富积累,有效利用网络教学。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想象与诵读结合,把握融情于景,通过创造一种意境表达胸襟的写法,这是教学关键之所在。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欣赏《短歌行》,激趣导入。1、教师:同学们可能已经猜出画面中的人物了,对,就是曹操。(多数同学看过《三国演义》,一定有人能说出人物是曹操。)2、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说一下自己心中的曹操。3、教师:我们的评价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或民间传说,这里的曹操不代表真实的曹操。那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通过欣赏曹操的诗歌《观沧海》来走近曹操,走进曹操的内心深处,重新认识曹操。(板书课题及。)二、介绍乐府诗教师:这是一首乐府诗,我们来了解一下乐府诗。三、知人论世,介绍背景。教师介绍: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后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在官渡击退了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的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师北上,大败乌桓。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四、朗读诗歌1、学生欣赏,体会情感。2、学生朗读,交流感受。(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学生推荐读,齐读;教师适时指点示范。)五、理解内容,想象、描绘画面。(教师设问,师生互动。)1、统领全诗的一个字什么呢?(观)2、曹操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沧海、海水、山岛、秋风、洪波、树木、百草、日月、星汉)3、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结合诗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4、教师点评,多多予以赞赏鼓励。5、想象诗歌中的画面,有感情诵读。六、品读赏析。(感受意境,体会情感。教师设问,师生合作探究。)1、这首诗既描写了实实在在的景色,也描绘了诗人心中想象的奇丽之景。哪些是实景呢?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总结:同样是观海,站在岸边,坐在船头,或者是登上山顶,我们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当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雄浑的气势。“自古逢秋悲寂寥”,面对萧瑟秋风,曹操却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正反映了他广阔的胸襟。(适时板书:大海:辽阔壮美,曹操:胸襟广阔)2、有感情诵读这几句写实之句。3、曹操此次北征乌桓,登上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也曾登过的碣石,正当秋风萧瑟之际,曹操的心情也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面对大海诗人展开丰富神奇的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想象之句。4、为什么在诗人的笔下大海能吞吐日月,含孕星辰?这里的大海有没有特别的含义?学生探究交流。教师总结:这是—个想象的境界。水天相连,浩荡无边,实在是壮观。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绕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辉煌、最伟大的形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然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诗人在这里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星辰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