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物理期末考试分析报告模板(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学科测试分析(2021.1)学校当湖高级中学执笔人方妹说明1:质量分析要求备课组集体参与,共同分析,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报告,并于26日前发于许婉英老师邮箱:(包括抽样分析原始数据的Excel表格)说明2:各备课组长完成质量分析后,上挂到社区博客网上——教学评价栏目中一、总体得分情况及评价表一:全校总体得分情况:学校学生数平均得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80分以上)及格率(60分以上)当湖高级中学83177.799927391795表二: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统计全部考生)学校学生数90分及以上85——8980——8470——7960——6959及以下当湖高级中学8315413320430010432根据表一、表二情况分析说明:总体情况还可以,但是优秀率稍低,大多数学生位于70——80之间,不及格的人数偏多。也反映出这份试卷的命题方向注重基础知识,难度较低。表三:题型选择题(1--30题)60分非选择题(31--35题)40分学校平均得分得分率平均得分得分率当湖高级中学47.2578.75%30.5376.3%根据表三情况分析说明: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得分率大致相当,难度相当。二、试卷情况归因分析:1.选择题部分得分情况与归因分析:(要求:得分率统计全校学生;着重对得分率低于选择题总得分率的小题作细致分析)题号得分率学生错选较多的选项归因分析199.5%只有4人错(选了c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以及“太阳大气层结构”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划分。难度较低,所以得分非常的高。选错的学生也估计是大意失误所致使。246.1%C(25.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同纬度地区海拔的高低对一些自然现象的影响”的内容。其中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影响,曾提及过,能理解。但对昼夜的影响没讲过,需要学生根据有关的地理知识和立体几何方面的知识加以推理,需要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得分较低。385.2%B(12.4%)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中有关“地质年代划分依据”的内容。其中,有关恐龙灭绝的内容在“探究活动”里有专门讲述,学生也非常感兴趣,还有在“必修1第四单元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表格里也有提及。所以应该印象很深,总体得分也很高。485.2%C(8.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中的中心地理论内容。它要求是能体现是两个相邻同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关系。从选项来看,有正六边形和圆形,有相交和相并的关系,只要掌握基本的中心地理论,此题还是比较容易做的,所以得分很高。584.4%C(12.3%)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内容。要求能根据有关知识辨别出洋流的性质(暖流、寒流),这块澳大利亚大陆学生都比较熟悉,能看出来是在南半球,然后依据“又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②是西风漂流也能比较容易判断出来。然后再根据“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寒流经过,降温减湿”的规律来答题,这些知识点平时讲的比较多,学生掌握情况还好,所以得分很高。699.4%只有5人选错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的内容。主要学的是平原和山区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般在平原呈网络状,在山区呈线状或“之”字形分布。这些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上课过程中也以鲜明的图片呈现出来,记忆很深刻,所以此题得分非常的高,选错的也应该属于偶然事件。792.2%A(4.9%)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关土壤形成过程中影响因素(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人类)的内容。其中平常上课和练习中反复强调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印象都很深刻,所以得分比较的高895.3%C(2.9%)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中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外力侵蚀作用下,背斜成谷,向斜成岭(地形倒置)”在平常练习中经常讲到,也花较多功夫在从岩层的特点(弯曲方向、新老程度)来判断背斜、向斜。题中的图,作业中也出现较多,所以整体上得分很高,极少数出现了错误。957.7%C(29.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中的有关洪涝灾害的内容,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这里特别是在夏季风的作用下,多雨带的进退对我国的降水分布影响很大。课本上专门论述了,随时间的推移多雨带的行进路程。这里有较多学生选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