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千燈」是江蘇省昆山市的一個古鎮,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人文薈萃,素有『金千燈』之美稱。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千燈提供以文化展示為特色,尋賢訪古、水鄉觀光、古鎮攬勝相結合的旅遊新格局。「千燈」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樸的民俗風情,展現出迷人的風采。橋是千燈水鄉文化的精華和縮影,三孔石拱橋為「恆升橋」,恆升取步步高升意,為清代特色。「恆升橋」下的大河原名為千燈浦,為紀念明代戶部尚書夏元吉而改名「尚書浦」,歷代是水上交通要道。「方涇橋」,因河名方涇而得名,為明代特色。古鎮歷史遺存豐富,至今留存景點眾多,美麗、富饒、古老而充滿生機。「延福禪寺」於梁天監二年由千燈鎮人王束舍宅捐建,吳越天福二年敕賜「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復名為延福禪寺。清代方豪思有詩雲:「千墩墩上塔層層,高入雲霄礙野鷹。我欲登上觀四海,秋風病骨未堪勝。」塔內各層用扶梯連接,每層都用楠木作為底板,可直上頂層遠眺四方景色。「石板街」始建於南宋,明清進一步延伸修繕,貫穿古鎮南北的格局,是江南古鎮保存最長、最完整的石板街。石板街與尚書浦河水平行,南北貫通,其主幹道長約千米,由2072塊條形花崗石板鋪成。古街狹窄,屋檐相對,兩側小樓相依,隔街攜手授碗,成為古鎮的特有風貌。「余氏典當」是由余愛山的第二代傳人余尚德於清順治年間在千燈鎮上營建的徽派建築群,第二進是明廳「立三堂」。「余氏典當」整個建築群有一明代大廳、五小廳、六幢樓、大小房屋一百二十多間,千燈人稱它「迷樓」。「余氏當舖」是始建於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燈人稱它為「典當裡」,櫃台高達兩公尺,上方裝木柵,出於謹慎、安全。櫃外主顧滿臉愁雲,形成鮮明對比!「顧堅紀念館」以昆曲為主題佈置,表現中國戲曲發展史,「顧堅」是千燈人,元代南曲大家,昆山腔的創始人,昆曲鼻祖。「顧堅紀念館」佈置有昆曲小舞台,可在這裡品茗、聽昆曲演奏及蘇州評彈。昆劇在明代掘起,到清代形成了一種新的雅俗共賞風範,出現了「家歌戶唱」的大普及奇蹟。千燈的名產「奧灶麵」。理髮用具也有一些時日了。謝謝觀賞yy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