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寒假作业5 植被与土壤(含解析).docx
上传人:篷璐****爱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寒假作业5 植被与土壤(含解析).docx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寒假作业5植被与土壤(含解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植被与土壤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D.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2.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解析】1.结合材料信息“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可知,随着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故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C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对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影响较小,A错误;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主要造成土壤污染,不是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B错误;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导致耕地减少,与黑土肥力下降无关,D错误。2.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土壤,恢复黑土肥力,A项正确;农业发展要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在黑土地上发展畜牧业,不利于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B错误;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对恢复黑土肥力作用不大,C错误;黑土肥力下降主要与人类过度垦殖有关,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对恢复黑土肥力作用不大,D错误。【答案】1.C2.A“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2.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B.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C.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一个狭窄的海拔范围内,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的一定海拔高度的山顶或山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形成热带云雾林的两个必备条件是①足够强的日照②足够低的气温③足够大的坡度④持续充沛的水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亚洲热带云雾林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A.中国B.日本C.印度尼西亚D.孟加拉国5.与低海拔热带雨林相比,热带云雾林树木相对矮小,植株密度较大,树冠紧凑,主要是因为分布区域①风力较大②土层较薄③云雾量大④面积较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林地土壤的蓄水作用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的贮水能力,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是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D.灌木林7.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地表径流出现时间最晚的是A.针阔混交林B.楠竹林C.常绿阔叶林D.灌木林8.当地灌木林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A.根系较浅B.枯枝落叶多C.地表径流少D.岩石风化速度快读下图“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B.针阔混交林C.热带雨林D.荒漠10.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海拔D.土壤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A.椰子树B.樟树C.榆树D.茶树12.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A.树冠浑圆,叶面具有光泽、无毛、稍硬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D.具有肉质的叶或茎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落叶阔叶林B.雨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14.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