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步法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内容摘要:探究是学生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探究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最有价值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四步:一、转变观念,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四、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词: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四步法探究是学生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探究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最有价值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主张把学生从旧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把探究学习、探究习惯的培养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经过无数次的课堂实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转变观念,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因为观念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所产生的效果。现代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所以,教师应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以传授为手段,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观,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观,正确处理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关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给学生留足探究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及时予以表扬,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时的喜悦,用自己的语言、眼神、手势去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兴趣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说,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思维的直观性,结合教材特点和实际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授《秋天的图画》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同学们展示了一幅幅秋天的美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欣赏到了美丽的山野,丰收的果园,金色的麦田,以及蓝天上那排队飞翔着的大雁,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学生在阵阵惊呼声中感叹着秋天的美丽,既为下一个环节“画秋天”和“赞秋天”做了很有效的铺垫,又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谁使秋天这样美丽?”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了美丽的一切”这个结论。在鼓励学生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能力。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新课程语文教材在编排上贴近儿童的生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称赞》一课时,我刻意的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了以下几个小情境:(1)讲述自己被别人真心称赞过的一次时的经历。(2)当别人真心来称赞你时,你的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怎样对他说?(3)把你的称赞真诚的送给其他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创设,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其实语文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表演,创设情境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进行表演可以使学生更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获得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因此在《一株紫丁香》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情境:“把这首诗当作是教师节的礼物,送给你所尊敬的老师”,此言一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诵着,有的还给诗歌加进去自己所编的动作,效果非常地好。紧接着,在学生兴致高昂地基础上,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除了朗诵诗歌,你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向老师表达我们心中真挚的情意呢?比一比看看谁的方式最奇特?”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可以通过唱歌,有的说可以献花,有的说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份精美的贺卡,还有的则认为在老师疲倦时送去我们真挚的问候,最能表示我们对老师的敬意……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又如在讲授24课《日记两则》时,为了能让学生更正确更深刻地感受到日记是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一种方式,正确的掌握日记的书写格式,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之间表演了一出《铅笔风波》,同时引导学生在事件发生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是怎样想的?情感上又经历了那几次变化?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然后再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