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doc

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题: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设计人:党安祥单位:德江县实验中学时间;2013年10月10日课题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分析、评价、体会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以信息技术网络为基础,内容知识产权、计算机病毒、黑客及网络和沉迷与网络陷阱这些内容如平铺直叙的话比较抽象和枯燥,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的去分析和发现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及法律的问题,能过教师设置的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性。通过创设情境。一切从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热情,从而能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身边事例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对象分析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教学设想本节以观看“用QQ诱骗”“网络陷阱”的相关信息的片段引出课题。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网络为以后作铺垫,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使之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并以实际生活为突破口,让学生从影片中的信息,说出自己身边的信息。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说明网络技术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不可获缺的地位。但同时使人走入误区教学难点如何辨别网络“真善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2、明确网络地位和作用及其负面影响;3、明确网络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又要避免自己走向误区。4、学会网络自我保护。能力与情感目标不可能一两节课达到,可以在每节课以及日常生活中进行锻炼积累,久而久之,逐步达到目标。而有意识地培养很关键技能目标1、通过本李的学习,能掌握知识产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的运用,并能处理简单的病毒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络的基本准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3、正确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策略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同时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并采用自学、质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手段,使学生有感而发,再配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及现实事例的使用。充分开放课堂。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终目标。教学结构流程图身边事例引入课题↓讨论新课(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教师归纳总结↓巩固练习↓师生评价↓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准备与课时投影,课件及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多媒体机房。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媒体播放“用QQ诱骗”“网络陷阱”片段教师引导提问:1、网络有知识产权?2、同学们网络是什么?3、同学们从事件中尝到什么?师:看过影片后,同学们有何感想?大家想说点什么?师:你知道他们是由什么产生的?新知探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多媒体演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师:你能具体的谈谈吗?(多媒体演示)师:假如社会没有网络?网络对你生活、学习有那些影响?生活中你运用了那些辨别网络“善与恶”的手段?生1:听到的看到的。生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吸取教训,生:在网络这个虚拟开放的世界中,我们要认准自已的位置。学生猜想学生讨论得出:学生讨论得出:网络在现今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如好好利用对生活是笔财富,如不好好利用将是生活的绊脚石。通过影片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大胆猜想。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落实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应用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分析在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提问:通过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师:(教师帮助多媒体演示)师:出示自我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小结:网络是虚拟的但又有自己的规则,如果任意妄为也会法律制裁。培养分析能力。自主学习,培育阅读分析能力。运用了鼓励评价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结合,充分发挥这些评价在教学中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归纳总结:对学生回答加以